前年我作石城客,送君渡江买浮宅。去年我却归山中,闻君又踏石城石。
今年人从石城来,曾说君躯病欲颓。常想天涯瘦躯影,谁知削影投蒿莱。
嗟乎!闵生一死无不可,可怜老母家中饿。面皮皱剥叠成文,泪滴欲流两边过。
自从儿作浪游子,倚闾望杀廿年矣。尚谓无夫更有儿,有儿更向他乡死。
母乎母乎悲莫啼,四山崩裂风凄凄。山崩风凄母不久,谁当掩儿又掩母。
这首诗的格式要求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
前年我作石城客,送君渡江买浮宅。去年我却归山中,闻君又踏石城石。
注释:第一句中的“石城”是指诗人居住的地方,也代表了他的生活或身份。第二句中的“浮宅”,可能是指临时住所或轻便住宅。第三句中的“归山中”,表示诗人回到故乡或山林之中。
赏析: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在不同时期的生活状态,以及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今年人从石城来,曾说君躯病欲颓。
注释:这句中的“石城”可能是指诗人所在的城市或地名。“躯病欲颓”形容诗人身体状况不佳或意志消沉。
赏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朋友健康状况的关注和担忧。常想天涯瘦躯影,谁知削影投蒿莱。
注释:“天涯”通常指远方或未知的地方。“瘦躯影”形容诗人身体瘦弱,形象憔悴。“蒿莱”是一种野草,这里比喻穷困潦倒的境地。
赏析: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朋友困境的同情和担忧。嗟乎!闵生一死无不可,可怜老母家中饿。
注释:“闵生”可能是指诗人的朋友或亲人。“一死无不可”表达了诗人对于死亡的态度,认为死亡并不可怕,只要有亲人在。“老母家中饿”形容母亲因为贫穷而生活困苦。
赏析:这两句诗体现了诗人对家庭和社会问题的关注。面皮皱剥叠成文,泪滴欲流两边过。
注释:这里的“文”可能是指皱纹或表情。“泪滴欲流两边过”形容母亲的悲伤之情溢于言表,泪珠不断滑落。
赏析:这两句诗描绘了母亲因贫困而饱受苦难的生活状态和内心的痛苦。自从儿作浪游子,倚闾望杀廿年矣。
注释:这里的“浪游子”可能是指四处漂泊或不安定的人。“倚闾望杀廿年矣”意味着已经等待了二十年,但儿子仍未归来。
赏析: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孩子的思念和期待。尚谓无夫更有儿,有儿更向他乡死。
注释:这里的“无夫更有儿”可能是指在没有丈夫的情况下还有孩子需要照顾。“向乡死”可能是指为了生存不得不离开家乡到外地谋生。
赏析:这两句诗揭示了社会的现实和人生的无奈。母乎母乎悲莫啼,四山崩裂风凄凄。
注释:“母乎母乎”重复使用“母乎”一词,表现出诗人对母亲的强烈情感。“四山崩裂风凄凄”形容环境恶劣,气候寒冷,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
赏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母亲的深切关爱和对自然环境的感慨。山崩风凄母不久,谁当掩儿又掩母。
注释:“山崩风凄母不久”可能是指自然环境的恶劣和母亲的寿命有限。“谁当掩儿又掩母”暗示着社会的责任和担当。
赏析:这两句诗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对人类未来的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