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三竿上翠屏,晓风五两下芦汀。
水兼天去无边白,山过江来不断青。
沙觜潮回平雁迹,海门雨至带龙腥。
升平不复后庭曲,睡起渔歌烂漫听。
【注释】
长芦渡江往金陵:长芦是地名,在今天津市武清县境内。这里泛指长江口。金陵是南京的古称。这首诗写的是春天乘船沿江行至金陵的情景。
上翠屏:登上绿色的屏障。翠屏是山色青翠而秀丽。
五两:形容微风轻拂的样子。下芦汀:指从水边的小洲上过船。
水兼天去无边白:指江面上的波浪连天不断,波涛翻滚着白色的浪花。
山过江来不断青:指远处的青山与江水相接,山青青,水碧绿。
沙觜:河湾处。潮回平雁迹:指潮退时留下的痕迹。海门:即海河口。带龙腥:指海水带着腥味。
升平:指国家太平,社会安定。后庭曲:指《玉树后庭花》一类的歌曲。这里暗指南朝陈灭亡后的隋朝。
睡起渔歌烂漫听:睡醒后听到渔民唱歌的声音,很自然地联想到隋朝灭亡。
【赏析】
这是一首写春日江行景色的七绝,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押韵规整。首联写景,颔联写江水和江岸,颈联写江水和海门,末联写江水和渔歌,意境深远含蓄,耐人寻味。
首联“长芦渡江往金陵”,写春日江行之景。诗人乘船沿江行至金陵,春意盎然,春日三竿(上午九点),阳光普照,江水碧绿,春光明媚。“上”为登高的意思;“翠屏”为绿色屏障,这里代指青山;“晓风五两”为微风轻拂的意思;“下芦汀”为从水边的小洲上走过;“晓”为清晨,“三竿”为上午九点,“日出东方”之时;“上”为登高;“翠屏”为绿色屏障,此处代指青翠的山峰;“晓风”为初生的微风,“五两”为风力较小的意思;“下芦汀”意为从水边的小洲上经过;“五两”为微风;“晓”为清晨,“三竿”为上午九点;“上翠屏”“下芦汀”为描绘春日里江上的景象。这一句中“春”字统领全篇,将春日江行的景色写得栩栩如生。
颔联“水兼天去无边白,山过江来不断青”,写江水和江岸。前一句的意思是:那宽阔的江水一直向前延伸,好像要和天空相连似的,波涛汹涌、浪花飞溅,浪花白花花的一片无边无际。后一句的意思是:那连绵不断的青山从江那边流过来,山峦叠嶂,苍翠欲滴,山青青,水碧绿。这两句中以“兼”和“断”二字作结,使画面更加鲜明生动,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
颈联“沙觜潮回平雁迹,海门雨至带龙腥”,写江水和海门。前一句的意思是:当潮水退去的时候,沙滩上留下了一串串清晰的脚印,好像一群群大雁在飞翔。后一句的意思是:海门的潮汛时节,海浪翻滚着腥味扑鼻而来,使人闻之心惊胆战。这两句中以“沙觜”和“海门”作比喻,把江水涨潮时的情景写得形象逼真,使人如同身临其境。
尾联“升平不复后庭曲,睡起渔歌烂漫听”,写渔歌。前一句的意思是:现在国家已太平,再也不能唱起那亡国之音的《玉树后庭花》了。后一句的意思是:醒来以后听到渔民唱着渔歌,心里感到很舒畅。这两句中以“升平”和“渔歌”作结,既写出了渔夫生活的艰辛,又表现了诗人对渔夫的同情。
这首诗描写了春天乘船沿江行至金陵的情景,通过对春日江行的描写,抒发了对国家和平安宁的向往。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含蓄,富有生活气息,给人以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