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临孤壁迥,楼出万峰开。
域势衔天阔,江形抱楚回。
野风吹日落,霜雁切云哀。
直北长安道,凭轩首独回。
【注释】
城临孤壁迥,楼出万峰开。 孤壁:高耸的城墙,形容地势高峻。万峰:指众多的山峰。
域势衔天阔,江形抱楚回。 域:地域。衔:吞没。天阔:天空广阔。抱:环绕。楚:古代楚国的别称,这里泛指江南一带。
野风吹日落,霜雁切云哀。 野风:山间之风。霜雁:秋天南归的大雁。切:撞击,此处作动词用。
直北长安道,凭轩首独回。 直北:正北方向。长安道:通往长安的道路。凭轩:倚窗而望。
【赏析】
此为登高望远之作。诗人以“秋日登高”为题,从“城”、“楼”、“野”、“江”四方面描绘了一幅秋日图景,表现了对时局的关心和忧虑之情。
首句写登城所见。“孤壁”,指高大的城墙。“迥”,高峻。一个“孤”字,突出了城之高耸入云。这一句写出了登上城楼后所见的第一印象,即高耸入云的孤城。“楼”,指高耸的高楼。“出”,出现。这句是说,在城楼上放眼四望,只见群山突兀,如屏风般排列开来。“万峰”,指众多山峰。这一句写出了登上城楼后所见的第二印象,即众山簇拥的雄姿。两句诗,既交代了登城的背景,又点明了城楼的位置、高度和周围环境,使读者仿佛置身其境,真切地感受到诗人所描绘的这一独特景观。
接下来三联都是写登城后的观感。“域势衔天阔,江形抱楚回。”这两句诗是写诗人站在城楼上眺望远方的景象。“域势”,指国土的形势。“衔”,吞没。“天阔”,指天空宽阔。“江形”,指江水的形状。“抱”,环绕。“楚回”,指南方地区。“楚回”与前文“万峰”呼应,表明诗人所处的地理位置是在南方。
“野风吹日落,霜雁切云哀。”这两句诗是写诗人在城楼中观赏到的夕阳景象和飞过的大雁。“野风”,指山野中的风。“日落”,指太阳落山。“霜雁”,指秋天南归的大雁。“切云”,指飞行时冲撞云霄。“哀”,悲凉之意。这两句诗描写了夕阳西下时山野间的景色及大雁南归时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国事的关心和对人民命运的担忧。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主旨所在。“直北长安道,凭轩首独回。”这两句诗是说,我站在城楼上,遥望着直通长安的道路,独自感慨万千。“直北”,正北方向。“长安道”,通往长安的道路。“凭轩”,倚窗而望。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关切和忧思,同时也透露出他对自己的处境和命运的无奈和彷徨。
这首诗语言简练明快,意境开阔壮美,情感真挚深沉,是杜甫七律中的佳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