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月照征衣,村荒人住希。
三星犹耿耿,四牡正騑騑。
岱翠云中落,霜华剑上飞。
经过获麟处,吾道泪堪挥。
【注释】
残月:残缺的月亮。征衣:出征时的衣物。“希”字在这里有“稀少、很少”的意思。四牡:四匹马。騑(biāo):快走。岱(dài)翠云:形容泰山之翠绿。岱,泰山的简称。“落”字在这里表示落下。霜华:霜花。剑:剑柄。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天宝十四载(755)春天离开东都洛阳,途经兖州时写的。诗中描写了诗人在行军途中所见景色和内心的感受。
首联写诗人清晨在旷野上行进。残月如钩,照在身上,说明时间不早了;但因天色尚亮,所以还不至于完全入夜,因此用“残”字。“村荒人住稀”,表明路途荒凉,人烟稀疏。两句合起来说,诗人虽然已经踏上征途,但是仍然没有找到可以暂避风雨之地,只能继续前进。
颔联写日行三十余里,星已西沉,而行程尚未结束。“三星”指参星,这里用来代指南方天空中的星星。“犹耿耿”,即耿耿于心,形容心情焦急。这两句写旅途的艰辛,表现了诗人急于奔赴任所的心情。
颈联写经过一处山景。由于诗人在马上疾行,故能看见山上的树木。岱翠,指的是泰山的青翠之色。“云中落”句意谓泰山苍翠欲滴,仿佛从天上飘落下来。“飞”字写出了景物的轻盈飘逸,形象生动。“获麟”句,化用了《尚书·大禹谟》的典故:“予登封泰山,至于梁父。’‘’…于是见黄帝乘龙升天,观者不寥。”诗人在这里以史事为喻,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的感慨。
尾联写诗人到达目的地后的情景:他来到了一个古代传说中的麒麟出现的地方,不禁泪洒当场。“道”即道路,“吾道”指自己的政治主张和理想道路。诗人在看到麒麟的传说之后,联想到自己的处境和抱负,内心悲愤不已,因而情不自禁地流泪了。
整首诗写得平易通俗而情韵悠长,语言清新自然,感情真挚深沉,富有民歌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