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地能逃暑,中宵暂问禅。
草中生熠耀,藕上吐婵娟。
同舍病摩诘,东邻老郑虔。
吁嗟坎壈岁,忏悔佛灯前。

【解析】

1.“初地”即初入寺院时,寺院的地势较高。“中宵”指深夜时分。“草中生熠耀,藕上吐婵娟”意为草丛中萤火虫闪烁,莲蓬里荷花吐着芳香。

2.“同舍病摩诘”中的“同舍”指同在寺院修行的僧人。“摩诘”是诗人对僧人的尊称。

3.“东邻老郑虔”中的“东邻”指作者住所附近一户人家。“郑虔”是诗人的邻居。

4.诗句赏析:第一句,诗人初到寺院,感到暑气逼人,便想找个避暑之地。第二句,深夜,诗人偶得片刻闲暇,就暂时参悟禅理。第三、四句,诗人看到草丛中萤火虫闪烁,莲蓬里荷花吐放着芳香,便想起了与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第五、六句,诗人想起住在他隔壁的邻居郑虔也正病中,不禁发出感慨:“唉,人生真是多舛啊!”最后两句,诗人忏悔自己的罪过,并对着佛灯祈祷。

【答案】

清郡大宁寺二首(其一)

初地能逃暑,中宵暂问禅。

草中生熠耀,藕上吐婵娟。

同舍病摩诘,东邻老郑虔。

吁嗟坎壈岁,忏悔佛灯前。

译文:

初进寺庙时,我就感到酷热难耐,只好暂时躲到清凉之处避暑。半夜,我偶尔抽空参悟禅理。

草丛里萤火虫闪烁,荷花上露珠晶莹闪光。

同住一间房的病了,隔壁的郑虔也病了。

哎,人生真是多舛啊!忏悔自己的过错,对着佛灯祈祷。

赏析:

《清郡大宁寺》作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纪事诗。此诗写诗人初到大宁寺的见闻感受。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清新隽永;构思巧妙,层次分明;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