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柳发韶年,妆成子夜妍。
弄箫成艳曲,调瑟岂哀弦。
翡翠巢金埒,鸳鸯扑锦缠。
不将银烛灭,看取玉人怜。
译文
子夜:夜晚,特指深夜
花柳发韶年:花朵和柳树都到了最美好的年龄
妆成子夜妍:女子化妆得十分美丽
弄箫成艳曲:吹奏箫声成了美妙的音乐
调瑟岂哀弦:弹奏起琴瑟却并非是悲伤的旋律
翡翠巢金埒:翡翠鸟筑巢于金制的马槽上
鸳鸯扑锦缠:鸳鸯戏水时追逐着五彩缤纷的丝巾
不将银烛灭:不要让银色的蜡烛熄灭
看取玉人怜:让人怜爱的女子
注释
- 花柳:这里指的是春天的花朵与柳枝。
- 发韶年:指的是花开的季节,即春季。
- 妆成子夜妍:女子在夜间打扮得十分美丽。
- 弄箫成艳曲:用箫吹出美丽的音乐。
- 调瑟岂哀弦:弹奏的是欢快的音乐。
- 翡翠巢金埒:翡翠鸟筑巢在金光闪闪的马槽上。
- 鸳鸯扑锦缠:鸳鸯追逐着五彩缤纷的丝巾。
- 不将银烛灭:不要熄灭了银色的蜡烛,象征希望或美好。
- 玉人怜:被爱的人所怜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夜的美丽景象,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和人间情感的美好。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色彩形容词,如“花柳”、“翠”和“金”,以及生动的动作描述,如“弄箫”、“调瑟”和“扑锦”,使得整个场景生动活泼,富有动感。
诗中的女主人公,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夜晚,打扮得十分美丽,她的美丽不仅仅在于外在的妆容,更在于内在的修养和气质。她吹奏起箫声,其声音成为了美妙的音乐,为这个夜晚增添了一份宁静和雅致。她弹奏起琴瑟,其旋律欢快而又不失哀婉,仿佛是一首动人的歌曲。
诗人以“玉人怜”作为结尾,表达了对于这位美丽女子深深的怜爱之情。这种怜爱不仅仅是对外貌的欣赏,更是对内心美的赞美。诗人通过对这一场子夜美景的描述,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赞赏。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艺术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