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月出动湖波,宝树珠光夜若何。
自是清晖恋岑寂,那知人世有笙歌。
【注释】
尧峰寺: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山甫丈:指诗人的朋友李山甫,字宗文,号东野。
岑寂:寂静无声。清晖:月光的光辉。
【赏析】
首句写景。高山上一轮皎洁的明月,从湖面上涌起层层波纹,月色如此明亮,使宝树的光彩也黯然失色了。“高山”、“动”二字,写出了月亮的明净和湖水的动荡,使人感到月色十分可爱,从而为下联中“清晖恋岑寂”作了铺垫。第二句写情。诗人说,我是多么喜爱这宁静的夜晚呀!“自是”,即“只因为”。诗人之所以爱这岑寂的夜景,是因为他喜爱那皎洁的明月、清澈的湖波以及树上的银光闪烁,而没有听到远处笙歌的喧嚣。第三句承前意而发。“人世有笙歌”一句,既是诗人的反诘,又是对上句的补充。诗人说,人们只知道人间有笙歌,却不知道这幽静的夜晚也有这样迷人的美景,可见诗人对这种繁华世界的厌恶之情。
这首诗描绘了庐山尧峰寺一带的夜景,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宁静的生活的思想感情。
首句写夜月高悬,照得江面荡漾起层层波纹,月华与树影交相辉映。次句写自己陶醉于这宁静美好的境界之中。三句紧承上文,以“人世”与“月下”作对比,抒发了对世俗生活的不满,表明自己的隐逸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