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载亲从上将牙,水军十万下珠崖。
汉庭若薄征南赏,海外何人斩吕嘉。

送谢生以南粤战功谒选北上二首其一:

三载亲从上将牙,水军十万下珠崖。

汉庭若薄征南赏,海外何人斩吕嘉。

译文:
三年来我跟随上将军征战沙场,水军十万下珠崖。
如果朝廷轻视南方的功劳,谁还能在海上斩杀吕嘉?

赏析:
首句“三载亲从上将牙,水军十万下珠崖”,描绘了诗人与上将一同征战的情景。诗人跟随上将出征,水军十万,下珠崖,展现了一幅英勇奋战的画面。这里的“三载”暗示了诗人与上将共同经历了长达三年的战争时光。而“十万”则强调了水军数量之多,规模之大,表现出军队的强大实力。同时,“下珠崖”一词也富有诗意,珠崖即现在的海南岛,诗人带领大军南下,展现出了诗人英勇无畏的决心和勇气。

次句“汉庭若薄征南赏,海外何人斩吕嘉”,表达了诗人对朝廷薄待南方将士的担忧。这里的“汉庭若薄”指的是朝廷对南方将士的赏赐不足,缺乏应有的尊重和重视。而“海外何人斩吕嘉”则是指谁能在海上斩杀吕嘉,暗指了吕嘉的反叛行为。这里诗人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朝廷不重视南方将士的失望和不满。同时,这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战争的态度和价值观念的变化,即不再将战争视为荣耀,而是将其视为负担。

这首诗是明代张元凯创作的两首诗中的第二首。这两首诗都是以送别友人为主题的,通过送别之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期望和祝愿。其中,“三载亲从上将牙,水军十万下珠崖”一句,通过描绘诗人与上将共同征战的情景,展现了诗人英勇无畏的精神风貌。而“汉庭若薄征南赏,海外何人斩吕嘉”一句,则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朝廷不重视南方将士的失望和不满。这种情感表达方式既直接又深刻,既体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又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战争的态度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