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信炎灵断,还留七尺身;
吹笳悲自壮,击筑和谁亲?
故主呼迎莒,遗民泣避秦。
所愁惟甲脆,徙倚倍沾巾!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诗句释义
  • “不信炎灵断,还留七尺身”:不相信炎帝(神农氏)的神力会断绝,仍然保留着我七尺长的身躯。炎帝是传说中的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被尊为神农氏。
  • “吹笳悲自壮,击筑和谁亲”?吹起笳(古代乐器,形似笛子)来表达内心的悲伤和自豪;弹奏筑(一种打击乐器)来寻求知音。
  • “故主呼迎莒,遗民泣避秦”:过去的主人呼唤着莒(地名,位于今天的山东),流亡的百姓哭着躲避秦朝的统治。
  • “所愁惟甲脆,徙倚倍沾巾”:最担心的是盾牌脆弱,频频徘徊却泪湿衣襟。
  1. 译文
  • 不敢相信炎帝的神力会将我终结,我依然留着七尺长的身躯。
  • 我吹响笳声以表达内心的悲伤与自豪,弹奏筑乐寻找能与我共鸣的人。
  • 过去的君主呼唤着莒地,流离失所的百姓哭泣着避开秦朝的统治。
  • 我最担心的是盾牌脆弱,频频徘徊却泪湿衣襟。
  1. 关键词注释
  • 炎灵断:指炎帝的神力或命运。
  • 七尺身:指张煌言自己,他身材不高,但志向远大。
  • 笳、筑:两种古代乐器,用于表达情感。
  • 故主呼迎莒,遗民泣避秦:指南明王朝在清军进攻下逃亡的历史。
  • 所愁惟甲脆:指武器薄弱,担忧自己的生命安全。
  • 徙倚倍沾巾:形容心情低落,多次徘徊而流泪。
  1. 赏析
  • 这首诗通过张煌言对自身处境的感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个体的无奈与抗争。
  • 诗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借代等,使得诗歌富有音乐美和画面感。
  • 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于个人命运的感慨和对国家民族未来的忧虑,体现了其深厚的家国情怀。

《瓯行志慨三首》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篇充满历史感和家国情怀的政治抒情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现实的反思,张煌言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以及个人的坚持与牺牲。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更深刻地触及了时代的主题,是研究明末清初历史和文化变迁的重要文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