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何地足依墙,惆怅徵师日出方。
龙节卧持豸斧客,鱼书泣捧豹衣郎。
黄河北去浮青雀,沧海东回献白狼。
伫听无衣万里客,绣弧应复挂扶桑。

注释:

  1. 中原何地足依墙:中原,这里指中国。足依墙,意思是没有地方可以依靠。
  2. 惆怅徵师日出方:惆怅,意思是悲伤、失望。徵师,征召军队。日出方,意思是在早晨的时候。
  3. 龙节卧持豸斧客:龙节,古代帝王的符节,这里指皇帝的令箭。卧持,意思是躺在床上持着。豸斧,古代的兵器,这里指长矛。客,这里是动词,意思是指被征召的人。
  4. 鱼书泣捧豹衣郎:鱼书,古代用鱼作信物,这里的鱼可能是书信的意思,泪泣捧,表示非常悲痛。豹衣郎,指的是穿着豹皮衣服的男子,这里可能是指被征召的人。
  5. 黄河北去浮青雀:黄河北去,意思是黄河的北边。浮青雀,意思是像青雀一样飞过。
  6. 沧海东回献白狼:沧海东回,意思是大海的东边。献白狼,意思是把白狼作为礼物献给别人。
  7. 伫听无衣万里客:伫听,意思是等待听到什么声音。无衣,意思是没有衣服可穿。万里客,意思是来自远方的客人。
  8. 绣弧应复挂扶桑:绣弧,指的是织有花纹的弓箭。应复挂扶桑,意思是应该再次挂在扶桑树上。扶桑,是一种传说中的神树,也被称为“太阳神树”。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送黄金吾和冯侍御乞师日本,表达了对远行将士们的担忧和不舍之情。诗人通过对征召士兵出征的情景进行描绘,表现出了他们为国家和民族而努力的决心和勇气。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忧虑和担忧,以及对士兵们的关心和祝福。
    诗人开篇就表达了自己的无奈和失落,“中原何地足依墙”,中原大地,哪里是我们可以依赖的地方呢?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国难当头的无力感和无助感。
    诗人描述了出征的士兵,“惆怅徵师日出方”,士兵们在出征前感到无比的惆怅和失落,他们在清晨的时候就要出发。这一句通过描绘士兵们的出征情景,表现了他们的坚定和决心。
    诗人描述了士兵们的武器和装备,“龙节卧持豸斧客”,士兵们手持长矛,身披战袍,准备出征。这一句通过对士兵们的形象描绘,展现了他们英勇的气势。
    诗人描述了出征的士兵的家国情怀,“鱼书泣捧豹衣郎”,士兵们在出征前收到了家人的书信,泪水不禁流淌下来,手中捧着的是身穿豹皮的衣服的亲人。这一句通过对士兵们的家庭情感的描述,表现了他们对家的思念和牵挂。
    诗人描述了出征的士兵的国家情怀,“黄河北去浮青雀”,黄河之水向东流去,带着我们的希望与期待。这一句通过对黄河的象征性描述,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期待和信心。
    诗人描述了出征士兵的祝愿,“伫听无衣万里客”,我们等待听到你们的捷报,你们将无衣而归。这一句通过对士兵们的期望和祝愿,表达了对他们胜利的期盼。
    整首诗通过描绘出征士兵的场景和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担忧以及对自己战友的深情厚谊。同时,诗人以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