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国繇来已坠天,敢云补缺有青毡。
欲逃东海波难挽,纵饿西山蕨亦膻。
屋上几时曾集鵩,堂前从此不升鳣。
相遭犹记言珍重,岂意归吟「薤露」篇!

【注释】:

泽国 :指江南水乡。

繇来:历来,自古以来。

敢云补缺:难道敢说是弥补空缺的?青毡:指代朝廷。

东海波难挽:意谓即使想从东海中捞取也是不可能的。

西山蕨亦膻:意谓即使是西山上的野菜,吃起来也是没有味道可言的。

几时:何时。集鵩(xiē fú):比喻人不得志。

鳣(zhān)堂前从此不升鳣:比喻人在官位上的地位已经无法再上升了。

相遭:相遇。

言珍重:嘱托对方珍重。

岂意归吟「薤露」篇:意谓哪里知道会吟出“薤露”这样的诗篇来。

《薤露》篇:《薤露》是汉末曹操所作的一首挽歌。

【译文】:

自古江南就是一片泽国,我怎敢说能弥补朝廷的空缺,有像青毡一样贵重的人才呢?

想逃避到东海中去,可是那里波涛滚滚,是无法捞起的;纵然是饿着肚子到西山上去采食野菜,可还是难以下咽的啊。

屋上乌鸦什么时候才会飞走?堂前的鱼又什么时候才能升到龙门呢?

我们相遇的时候,你曾嘱咐我珍重,如今却要写这首诗给你,真是令人感到意外和悲痛!

【赏析】:

本诗是作者在赴任广文博士途中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开头两句,直陈自己为国效力之志。“泽国”句,表明自己的抱负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敢云”,意为“怎么敢说是”。诗人自视甚高,他以为只要自己努力,一定可以弥补朝廷的缺失。“青毡”,指朝廷中的高位。诗人自比为青毡,可见其志向之高远。

接下来两句,表达诗人想要逃离官场、隐遁江湖的愿望。“欲逃东海”,意指想要远离这充满污浊的官场;“纵饿西山”,意指即使饿死山野,也不愿屈从于世俗的压力。“东海”、“西山”都是借代词,指代社会的各种压力和诱惑。

中间四句,抒发诗人对于官场的无奈以及对仕途的失望。“屋上几时曾集鵩”,意思是“屋檐上的乌鸦什么时候才会飞走?”诗人以屋上的乌鸦比喻自己的处境,表达出自己对官场的厌恶和反感。“堂前从此不升鳣”,“鳣”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龙,此处用来形容自己在政治上的高升,然而实际上却是“从此”不再能够升迁。这两句话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于官场的无奈和失望。

最后两句,再次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于离别的不舍之情。“相遭犹记言珍重”,意思是“虽然我们曾经相遇过,但仍然记得彼此之间的情谊并加以珍重。”这里的“相遭”指的是两人曾经的相遇,“言珍重”则是对彼此之间友情的珍视。而“岂意归吟‘薤露’篇!”则是说没有想到自己会写下这样一首诗来告别朋友,同时也表达了对逝去的朋友的怀念之情。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遭遇和内心感受,展现了他对仕途的不满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表达了对于逝去的友人的怀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