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惊心强自娱,萧条旅馆日提壶。
尝言诸葛真名士,犹作高阳一酒徒。
座上何须分雅俗,杯中原不入荣枯。
且须杖策舂陵去,王粲登楼赋有无?

世事纷扰中,陶然自乐

世事惊心强自娱,
萧条旅馆日提壶。
尝言诸葛真名士,
犹作高阳一酒徒。

座上何须分雅俗,
杯中原不入荣枯。
且须杖策舂陵去,
王粲登楼赋有无?

注释:
世事:指世间的纷扰和变化。
强自娱:强行自我娱乐。
萧条:寂寞冷落的样子。
提壶:提着酒壶。
尝言:曾经说。
名士:有名气的人。
高阳:即高阳酒徒,这里代指饮酒的人。
座上:在宾客之中。
分雅俗:区分高雅与庸俗。
原:本意。
荣枯:兴衰,盛衰之意。
杖策:拿着手杖,指步行。
舂陵:地名,位于今湖北黄冈市西北。
王粲: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字子建,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东北)人。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寻找自我、保持内心平和的愿望。首句“世事惊心强自娱”,描绘了诗人面对世间纷扰仍能自我娱乐的情景,显示其超脱世俗的坚强意志。第二句“萧条旅馆日提壶”,则展现了诗人在旅馆中的孤独与落寞,通过提壶这一动作,传达出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内心的苦闷。

诗人接着用“尝言”引出诸葛亮的故事,称赞其为真正的名士,但同时也讽刺他虽身为高官厚禄却仍旧沉迷于酒色之中。这句既体现了诗人对名士虚伪的不满,也揭示了其自身不愿随波逐流的心态。

接下来的两句“座上何须分雅俗,杯中原不入荣枯”,表明诗人认为饮酒之人不必在乎外界的看法,酒杯中的酒也不会受到个人命运的影响,表达了一种超脱的人生态度。

诗的最后一部分“且须杖策舂陵去,王粲登楼赋有无?”透露出诗人想要离开当前的生活环境,到更广阔的天地中去寻求自己的位置,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于未来充满期待,希望像王粲一样能够有所作为。

整首诗通过对世事的感慨、对名士的批评以及对个人未来的展望,展示了诗人在乱世中坚持自我、追求自由的精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