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客路转飘零,拟踏平芜探小青;
自觉草生偏入梦,可怜花醉未曾醒。
松楸云隔千峰断,杨柳烟迷两岸瞑。
欲隐尚违惭介子,年年寒食卧江汀!

舟行至清明,我拈取「青」字。

春光中客路转飘零,准备踏平芜探小青;

自觉草生偏入梦,可怜花醉未曾醒。

松楸云隔千峰断,杨柳烟迷两岸瞑。

欲隐尚违惭介子,年年寒食卧江汀!

注释:

  1. 舟行至清明:在清明时节乘船前行。舟,小船。
  2. 拈得「青」字:意为在此时此地拈起“青”字,有感而发。
  3. 春光客路转飘零:春天的景色使客路变得飘零(指旅途中的艰辛和寂寞)。
  4. 拟踏平芜探小青:准备踏上平野小路去探索小青。
  5. 自觉草生偏入梦:草的生长似乎都进入了他的梦境。
  6. 可怜花醉未曾醒:花儿沉醉在春天的美梦中,没有醒来。
  7. 松楸云隔千峰断:松树和坟墓被云雾隔断,如同千山万岭般阻隔。
  8. 杨柳烟迷两岸瞑:杨柳的轻烟迷蒙了两岸,天色昏暗。
  9. 欲隐尚违惭介子:想要隐居,却又感到惭愧,因为无法摆脱世俗纷扰。
  10. 年年寒食卧江汀:每年寒食节时都要在江边度过。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言志之作,借对春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感慨。
    首句“舟行至清明”,点明了时间和地点,为全诗定下了背景。接着,诗人以“拈得「青」字”作为开篇,寓意着春天的到来使得诗人的内心充满了希望和活力。然而,随着诗句的展开,诗人却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他发现春天虽然美丽,但客路仍然十分飘零。这种感受使得诗人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失落感。
    诗人开始描述他所观察到的春天景色。他写道:“春光客路转飘零,拟踏平芜探小青。”在这里,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然而,他又觉得生活的道路充满了坎坷和困难,使他感到有些迷茫。因此,他决定踏上平野小路去探索春天的美好。
    正当诗人沉浸在美好的春天景色中时,他却突然感到了一种孤独和无助。于是,他继续写道:“自觉草生偏入梦,可怜花醉未曾醒。”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草的生长似乎都进入了他的梦境,而花儿却还陶醉在自己的美梦里,没有醒来。这是一种对于人生短暂和美好时光易逝的感叹。
    诗人又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日画面:青山、绿水、柳树、梅花等自然景观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但是,诗人却在这美丽的春日中感受到了一丝凄凉和孤独。这种情感让他感到有些不安和困惑。因此,他写下了这一句:“松楸云隔千峰断,杨柳烟迷两岸瞑。”在这里,诗人用“松楸云”和“杨柳烟”来象征自然之美,同时也暗示了他内心的孤独和迷茫。
    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隐居的愿望。他写道:“欲隐尚违惭介子,年年寒食卧江汀。”在这里,诗人以春秋时期的介子推自比,表达了自己想要隐居的决心和愧疚之情。他认为自己的行为违背了道义,因此深感羞愧。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于生活的执着和坚守,即使年年都在寒食节时度过。
    这首诗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成功地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它既有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向往,又有对孤独和困境的深深感慨。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和反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