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乡白昼苦难眠,也逐孤云学问禅。
行到精庐知浴佛,坐来古洞亿飞仙。
远公暂向名山住,管子初从辽海还。
不是宰官能说法,疏泉品石总随缘。

注释:

四月八日过仙洞访石田和尚

炎乡白昼苦难眠,也逐孤云学问禅。

行到精庐知浴佛,坐来古洞亿飞仙。

远公暂向名山住,管子初从辽海还。

不是宰官能说法,疏泉品石总随缘。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四月八日访问仙洞时所写。诗中描绘了诗人对佛法的理解和追求,以及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炎乡白昼苦难眠,也逐孤云学问禅。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炎热的夏天,仍然坚持不懈地追求佛法的决心。也逐孤云学问禅,也逐孤云,意味着诗人在追寻佛法的过程中,不畏艰难困苦,勇往直前。学问禅,则表明诗人在追寻佛法的过程中,始终保持一颗虔诚的心,不断学习佛法。

行到精庐知浴佛,坐来古洞亿飞仙。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到达精庐后,得知有佛教仪式正在进行;而坐在古洞中,仿佛看到了仙人飞舞的场景。这两句诗通过描绘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佛教仪式的好奇和敬畏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赏之情。

远公暂向名山住,管子初从辽海还。这句诗提到了两位古代高僧的名字:远公和管子。他们曾经居住在名山上,现在又回到了辽海。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这两位高僧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自身的修行历程。

不是宰官能说法,疏泉品石总随缘。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权力的看法。他说我不是一位官员,因此不能随意发表言论;但我也欣赏疏泉和品石,所以我总是随缘而动。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的谦逊态度,也体现了他对于生活的态度,即顺其自然,不拘泥于世俗规则。

这首诗通过对佛法、自然和人生经历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追求。它既有深沉的哲理意味,又有清新的自然之美,是一首富有诗意的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