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橐玄戈事几秋,伤心忠孝竟何酬!
投闲肯寄通侯庑,招隐空登学士舟。
沧海拂来惟两袖,赤霄携去有双钩。
月明倘下缑山鹤,准拟追陪伊洛游。
紫橐玄戈事几秋,伤心忠孝竟何酬!
投闲肯寄通侯庑,招隐空登学士舟。
沧海拂来惟两袖,赤霄携去有双钩。
月明倘下缑山鹤,准拟追陪伊洛游。
译文
紫黑色的盔甲和玄色的长戈,忠诚与孝道在岁月中消磨,最终却无人能回报他们的忠诚与孝道!
放弃官场隐居山林,宁愿寄住于贵族的宅院之下,也不愿再回到那个充满权谋的地方。
面对沧海,我只有双手空空如也,但那高悬的双钩,象征着我的决心和勇气。
在月光明亮之夜,我期待着能追随先贤的脚步,一同前往洛阳、伊水之边游览学习。
赏析
这首诗是张煌言在见大势已去后隐居期间所作,表达了他虽身处困境但仍心系国家、渴望为国尽忠的心声。首句“紫橐玄戈”描绘了他身着战袍,手持宝剑的形象,象征着他的英勇与忠诚。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内心充满了失望和悲伤。
第二句“伤心忠孝竟何酬”,直接点出了他对忠孝无法得到回报的深深悲痛。这不仅是个人的哀叹,也是对整个时代的反思。
第三句“投闲肯寄通侯庑”,展现了他在政治失意后的无奈与决绝。他宁愿选择离开权力的中心,也不愿意再次被卷入那些勾心斗角的复杂关系中。
第四句通过“招隐空登学士舟”进一步强调了他的退隐决心。虽然他曾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学者,但在国家危难之际,他选择了隐退,以保清白。
最后两句“沧海拂来惟两袖,赤霄携去有双钩”和“月明倘下缑山鹤,准拟追陪伊洛游”则是诗人对未来的期望和决心的象征。他认为无论未来如何,他都将坚守自己的信仰和理想,直到生命的终点。
此诗不仅体现了张煌言的高尚情操和深沉爱国情怀,同时也展示了明朝末年士人面对国家危机时的不同选择和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