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明河带露痕,惊秋长自问天孙;
斗间槎到应非误,壁上梭腾且莫论!
兴至正须浮玉斝,愁多何必弄银樽!
年年此夜伤离别,独有西风识故园。
【注释】
七夕:农历七月初七,为古代传统节日。
河:银河。明:通“ming”,明亮的样子。
长自问天孙:天上的织女星,常被用作思念爱人的象征。
槎(chá):木筏。
壁上梭腾:形容织机上的梭子来回飞动的情景。
玉斝(jiǎ):酒杯名。
银樽(zūn):盛酒器。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与诸子在七夕节之夜吟咏《鹊桥仙》时所作。诗中通过写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执着和对离别的痛苦。下面是逐句解读:
首句“七夕明河带露痕,惊秋长自问天孙。”描绘了七夕夜的美丽景象。明亮的银河上带着露水的痕迹,让人不禁想起天上的织女星,她常被用作思念爱人的象征。而“惊秋”则暗示了诗人此刻的心情,因为秋天的到来使他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时光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第二句“斗间槎到应非误,壁上梭腾且莫论!”继续描绘了七夕节夜晚的景象。诗人发现天空中的织女星似乎正在向人间传达信息,而墙上的织机也在忙碌地工作着。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渴望和对未来生活的期待。
第三句“兴至正须浮玉斝,愁多何必弄银樽!”则是诗人在七夕节夜晚饮酒作乐的描写。他兴致勃勃地举起玉杯喝酒,而对于那些因忧愁而无法享受快乐的人来说,他们不必羡慕他。这里的“兴”指的是诗人内心的激情,“须”、“何须”则表示一种无所谓的态度。
最后一句“年年此夜伤离别,独有西风识故园。”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痛苦和无奈。每年在这个夜晚,他都会感到伤心欲绝,因为他思念的是远方的亲人和朋友。而只有西风知道如何去识别故乡,这暗示了西风对故乡的熟悉和了解,也反映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整首诗通过写景抒情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执着、对离别的痛苦以及对故乡的思念。同时,诗中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