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闻天地悔疮痍,片羽居然十万师。
走檄故嫌阮瑀拙,射书正觉鲁连迟。
丸中但说明三表,麾下宁忘试六奇!
要说遗民垂涕处,当年司隶有威仪。

注释:

  1. 王师北发,草檄有感二首:王师向北出征,我为檄文所感而作。
  2. 似闻天地悔疮痍,片羽居然十万师:似乎听说天地因战争而痛苦,一片羽毛居然集结了十万的军队。
  3. 走檄故嫌阮瑀拙,射书正觉鲁连迟:因为走檄的笔法不如阮瑀的拙朴,所以觉得射书的笔法太迟缓了。
  4. 丸中但说明三表,麾下宁忘试六奇!:在文中只提到了三份表章,但在战场上,不要忘记尝试使用六种策略。
  5. 要说遗民垂涕处,当年司隶有威仪:要谈论那些为国家牺牲的人,他们当年也是威严有礼的。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为王师出征时所写的檄文。诗中表达了对战争的担忧和对和平的期望。
    第一句“王师北发,草檄有感二首”直接点明了主题,王师即军队,北发指军队出征。草檄是有感而发,写于出征之际。
    第二句“似闻天地悔疮痍,片羽居然十万师”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担忧。他认为天地都因为战争而痛苦,即使是小小的片羽(比喻)也聚集成了十万的军队。
    第三句“走檄故嫌阮瑀拙,射书正觉鲁连迟”批评了走檄和射书中的不足。阮瑀是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他的文笔朴实无华;鲁连是战国时期的著名辩士,他的箭术精湛,但射书的速度太慢。
    第四句“丸中但说明三表,麾下宁忘试六奇!”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策略的忧虑。他认为在战争中,只有明明白三份表章的策略,才能取得胜利,而在战场上,不能忘记尝试使用六种策略。
    第五句“要说遗民垂涕处,当年司隶有威仪”回顾了历史上的威仪之国,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他提到当年的司隶国(汉朝的一个郡),虽然经历了战乱,但仍然保持着威严和礼仪。
    整首诗通过对战争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担忧。同时,通过对历史的描述,展现了古代国家的风采和威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