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家天仗肃仙班,一掷金椎不复还。
苜蓿祗肥秦塞外,樱桃谁荐晋陵间!
魂招蜀望花同碧,泪染姚华竹尽斑。
何处旌旗皆缟素,好传露布到阴山?
诗句如下:
汉家天仗肃仙班,一掷金椎不复还。
翻译为:“汉家的天兵庄严而肃穆,仙班高远,一金椎的投掷,再也不能返回。”
注释:此句描述了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称帝的场景,用“汉家”表明了明朝的正统性,用“天仗”描绘了皇帝出行时的军队阵容,用“仙班”描绘了皇帝的尊贵地位。”一掷金椎不复还”则描绘了皇帝对权力的坚定决心,一旦决定,就绝不回头。
苜蓿祗肥秦塞外,樱桃谁荐晋陵间!
翻译为:“苜蓿只滋养了秦地的边关,而樱桃谁又能推荐给晋陵的人们?”
注释:这句描述了明朝灭亡后,北方边疆的荒凉景象。”苜蓿”和”樱桃”都是北方常见的农作物,”祗肥”和”谁荐”则描绘了战争结束后的荒凉与破败。”秦塞外”和”晋陵间”分别指代北方边疆和南方的晋地,表达了战争带来的影响和改变。
魂招蜀望花同碧,泪染姚华竹尽斑。
翻译为:“我的魂魄飘向远方蜀国,希望那里的花儿与你一同绽放在碧绿的草地上;泪水染湿了你的竹叶,使它们全都斑驳不堪。”
注释:这句描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魂招蜀望”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向往之情,”蜀望”可能指的是四川地区,因为那里有诗人的故乡。”花同碧”描绘了故乡的美丽景色,”泪染姚华竹尽斑”则描绘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赏析: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张煌言在明亡后所作,通过描绘明朝灭亡后的景象和个人情感,表达了作者对故土的眷恋和对民族命运的感慨。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