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舴艋、载艅艎,槌钲挝鼓走风樯。满船儿郎抹额黄,人言若辈真鹰扬,饥则攫人饱则扬。
江村鸡犬绝鸣吠,老徲吞声泣道旁:罄我瓶中粟,使我朝无粮;
断我机上苎,使我暮无裳。我亦遗民事耕织,当身不幸见沧桑。
入海畏蛟龙,登山多虎狼;官军信威武,何不恢城邑,愿输夏税贡秋粮!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技巧及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根据题干分析出答题的方向是“诗句的用词特点、句式特点、修辞方法”等方面,最后结合全诗进行具体分析。
本题中,首先要注意理解诗句的内容,然后要抓住关键词语,如“行”、“载艅艎”、“槌钲挝鼓走风樯”、“人言若辈真鹰扬”、“饥则攫人饱则扬”、“江村鸡犬绝鸣吠”、“罄我瓶中粟”、“使我朝无粮”、“断我机上苎”等,注意其表达的情感,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句分析其在句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舴艋行》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诗,作于淳熙三年(1176)冬。这首诗以写景起兴,借咏物抒志,表达了作者晚年生活贫困、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首联两句写船夫驾着轻快的小舟在江面上疾驶。“满船儿郎抹额黄”,指船上的人都是壮年力夫。“人言若辈真鹰扬”,指这些人真是像猛禽一样勇猛矫健。“饥则攫人饱则扬”,指他们饿了就会抓人充饥,饱了则会把人抛弃。
颔联两句写江边的景色。“江村鸡犬绝鸣吠”,指村庄里没有鸡狗的叫声了。“老徲吞声泣道旁”,指老人含泪在路边啜泣。“罄我瓶中粟,使我朝无粮”,指连自己家中的一点粮食都喝光了,让我每天只能吃白饭。“断我机上苎,使我暮无裳”,指连自己家织的布都被抢光了,让我晚上都无衣可穿。这四句写诗人被剥夺了一切,生活陷入困境。
颈联两句写诗人内心的感受。“我亦遗民事耕织”,指我也被迫放下农活去为官军做事,失去了耕种的机会。“当身不幸见沧桑”,意为当时不幸看到国家由盛转衰。
尾联两句写诗人的希望和请求。“入海畏蛟龙,登山多虎狼;官军信威武,何不恢城邑”,“入海畏蛟龙,登山多虎狼”,指入海的时候害怕蛟龙,登山的时候害怕猛兽。“何不恢城邑,愿输夏税贡秋粮”,意思是为什么不恢复城池呢?只希望缴纳夏税和秋粮就行了。
这首诗通过描写江上的景色以及诗人所遭受的苦难,表达了陆游对当时朝廷腐败、官员贪赃枉法的不满。同时,也反映了他晚年生活穷困的现状。全诗语言平易通俗,风格质朴自然。
【赏析】
这是一首七律,作于淳熙三年(1176)冬。陆游一生主张抗金,反对投降,但因坚持抗战遭到投降派的诽谤、诬陷,终于罢免了隆兴府长官的官职,闲居家乡山阴。这首《杂赋》是陆游晚年的作品,表现了他对现实不满的情绪,表达了他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第一联“乘舴艋行”,点明写作的对象和时令,是初冬时节。“舴艋”是小船的意思,“艅艎”即小艇子。“槌钲挝鼓走风樯”是写船夫驾着轻快的小舟在江面上疾驶。“满船儿郎抹额黄”,指船上的人都是壮年力夫。“人言若辈真鹰扬”,指这些人真是像猛禽一样勇猛矫健。“饥则攫人饱则扬”,指他们饿了就会抓人充饥,饱了则会把人抛弃。
第二联“江村鸡犬绝鸣吠”,“罄我瓶中粟,使我朝无粮”,“断我机上苎”,写陆游所生活的乡村已经变得荒凉凄清。“江村鸡犬绝鸣吠”,指村庄里没有鸡狗的叫声了。“老徲吞声泣道旁”,指老人含泪在路边啜泣。“罄我瓶中粟,使我朝无粮”,指连自己家中的一点粮食都喝光了,让我每天只能吃白饭。“断我机上苎,使我暮无裳”,指连自己家织的布都被抢光了,让我晚上都无衣可穿。这四句写诗人被剥夺了一切,生活陷入困境。
第三联“人言若辈真鹰扬”,“饥则攫人饱则扬”,继续描写陆游所生活的乡村已完全荒凉凄清的情景:“人言若辈真鹰扬”,指这些人真是像猛禽一样勇猛矫健。“饥则攫人饱则扬”,意谓他们饥饿时会抓人来充饥,饱食时又会把他们抛弃。“人言若辈真鹰扬”,指这些人真是像猛禽一样勇猛矫健。“饥则攫人饱则扬”,意谓他们饥饿时会抓人来充饥,饱食时又会把他们抛弃。“人言若辈真鹰扬”一句,从侧面揭露了南宋统治集团内部相互倾轧、争权夺利的现实,表达了陆游对社会现实的深切忧虑。
第四联“我亦遗民事耕织”,“当身不幸见沧桑”,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心愿和遭遇。“我亦遗民事耕织”,直译就是“我也被抛下了农事”。这里的“事”字有两重含义。一是说诗人被官府征召去从事劳役,二是说诗人被剥夺了从事农业生产的权利。“当身不幸见沧桑”,意谓当时不幸看到国家由盛转衰,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前途的深切忧虑。
这首诗语言简练,明白如话,但内涵丰富,情思绵邈。它以写景起兴,以抒情为主,中间插入议论,使整首诗既有形象之美,又有思想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