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苍茫湖上台,千家烟火隔蓬莱。
船依古岸渔归晚,花落孤山月满苔。
彭蠡平分红蓼渚,匡庐半入白云隈。
酒阑不尽当歌思,徙倚东风未易裁。

【解析】

此诗为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年)诗人在杭州作。

“望湖亭宴集”点明地点,是一次宴饮活动;“得台”二字表明宴席的座位是在亭台上。

首联写诗人登高望远的景色,表现了作者开阔的胸怀与豪迈的情感。

颔联描绘的是一幅晚归图:夕阳西沉,渔船依岸而归,岸边的花落满地,月照苔痕。

颈联写景,写彭蠡平地分界线如红蓼,匡庐一半入云。

尾联写宴席结束,酒未尽,歌声未止,词人徘徊于东风中,难以裁割心中所怀的情意。

【答案】

望湖亭宴集得台字

独立苍茫湖上台,千家烟火隔蓬莱。

船依古岸渔归晚,花落孤山月满苔。

彭蠡平分红蓼渚,匡庐半入白云隈。

酒阑不尽当歌思,徙倚东风未易裁。

注释:①望湖亭:在钱塘门外西湖边。②苍茫:空阔无边的样子。③蓬莱:指仙山仙境。④古岸:指江边的旧堤岸。⑤红蓼:蓼草开花时呈红色,故称之。⑥匡庐:即庐山,在今江西九江市南。⑦徙倚:徘徊。⑧裁:剪断。赏析:这首诗是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年)诗人在杭州作。从题名看,这是一首宴会词。开头两句是写登上望湖亭后眺望所见的美景:只见湖水辽阔无际,上面有人家烟火,烟霞缭绕,仿佛是神仙居住的地方;远处渔船缓缓靠岸,渔夫们满载着收获归来,晚风送来阵阵花香,花儿飘落到湖边的青石上,月光洒满青苔。三、四句写宴会结束,客人散去以后的情景:宴会结束,酒还未喝完,歌声还没有停止;我独自徘徊在这微风轻拂的春日里,不知该如何来剪裁这无尽的离愁别绪。全词意境清朗疏旷,笔调清新自然,不事雕琢,风格婉约清丽,富有真情实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