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凤翩翩薄汉飞,九苞殊色占文辉。
大苏逸调天成独,小阮高华世所稀。
入眼已知呈白璧,点头行复见朱衣。
上林春色鲜如锦,同趁花香近紫薇。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结合重点词语、意象等分析诗歌的意境、手法、情感等,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概括,最后要写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1. 双凤翩翩薄汉飞,九苞殊色占文辉。
    【译文】
    两只凤凰翩翩地飞越汉水,九种花苞的香气占尽文采辉煌。
  2. 大苏逸调天成独,小阮高华世所稀。
    【译文】
    苏轼(苏东坡)飘逸的才华天生出众,小阮(阮籍)高雅的才华世上稀少。
  3. 入眼已知呈白璧,点头行复见朱衣。
    【译文】
    眼前就能看出是一块美玉,回头再见到的是穿着朱衣的人。
  4. 上林春色鲜如锦,同趁花香近紫薇。
    【注释】
    上林:指汉代皇宫中的上林苑。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诗,共八句,前四句写萧良赴官的情景,后四句抒发诗人的感慨。“双凤翩翩薄汉飞”,首句写景,写萧良赴任时有仪仗队开道,像凤凰一样飞过汉水,表现了皇帝对他宠幸有加。“九苞”句用“九苞”“文辉”比喻其文才。“大苏”二句赞美他的文学才华,说他的才能超群,与众不同。“入眼知”二句,写诗人看到萧良时的情形,他一眼就看出是美玉,说明他很有眼光。“上林春色”三句写萧良的风采,说他不仅才情出众,而且风度翩翩。“同趁”两句以“香”喻人,说萧良与皇帝同去上林苑赏花,并乘辇同行。末句“上林春色鲜如锦,同趁花香近紫薇”点出萧良到任的地点是上林苑,并说明萧良被皇上赏识,将与他同游上林。
    【评析】
    此诗为送萧良赴春官而作。全诗八句,前四句写萧良赴官的情形,后四句抒发诗人的感慨。
    首联两句,写萧良赴官的情形。“双凤翩翩薄汉飞”,“双凤”喻指萧良,“翩翩”形容仪态优美。“薄汉飞”即飞越汉水,此处借以表现萧良赴官时有仪仗队开道,像凤凰一样飞过汉水。这是诗人对萧良的赞誉,也是对萧良前程的祝愿。“九苞”句用“九苞”比喻萧良的才德之盛。“文辉”则是指文采辉煌,这既表现了诗人对萧良的赞赏之情,也表达了诗人对其将来能够光耀门庭、名垂青史的殷切期望。
    颔联两句,赞美萧良的文学才华。“大苏逸调天成独”,苏轼(苏东坡)的文学才华超群,举世无双;“小阮”(阮籍),阮籍才高八斗,举世无双。“大苏”和“小阮”都是古代著名文学家,他们的文学作品流传千古,成为后人学习的典范。“小阮高华世所稀”这句诗中,“高华”一词,既指阮籍的才学高洁、品德高尚,又暗示了他的人品高洁、人格魅力。“世所稀”则表明他的才学在当世难能可贵。
    颈联两句,写萧良进入皇宫后的风貌。“入眼可知呈白璧”,诗人一见面就看出萧良是块美玉,这说明他具有超凡脱俗的才德。“点头行复见朱衣”,诗人回头一看,发现他已换上朝服,这说明萧良已被皇上任命为朝廷官员。
    尾联两句,抒发诗人的感慨。“上林春色鲜如锦”,上林苑里百花盛开、景色宜人,令人陶醉;“同趁花香近紫薇”,诗人随皇帝一同赏花游玩,心情格外舒畅。
    这首诗是送友之作。诗人在送别友人赴任之时,既赞扬了友人的才德和前程似锦的未来,又表达了自己的惜别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