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官似水,两浙水如官。
见水虽云易,如公亦是难。
祇交家国富,不念子孙寒。
今过邳州地,思公借水看。
这首诗是一首怀古诗,表达了诗人对邳州经历廷璧公的怀念之情。
首句“邳州官似水”以“水”喻“官”,形象描绘了邳州的官员清廉如水,不贪污腐败,为民造福。
次句“两浙水如官”则是说两浙的水也如同当地的官员一样清正廉洁,为民服务。这里的“水”和“官”都是隐喻,分别表示官员和水,用比喻手法表达了两浙地区的官员清廉无私,与邳州的官员形成了鲜明对比。
第三句“见水虽云易”意味着在邳州见到的水虽然是清澈透明的,但治理起来并不容易。这里的“见水”是指见到的清澈的水,而“见”字则表示看见、见到的意思,暗示了治理水患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
第四句“如公亦是难”是对前一句的进一步强调,表明治理水患就像面对困难一样艰难。这里的“如公”是指像廷璧公这样的官员,而“亦是”表示也是,强调了廷璧公治理水患的难度。
第五句“祇交家国富”意味着只有通过治理水患,才能使国家富强。这里的“祇”是一个助词,表示只、只要的意思,而“家国富”则是指国家的富强。
第六句“不念子孙寒”则是说廷璧公不担心自己的子孙因为治理水患而生活贫困。这里的“不念”表示不担心、不考虑,而“子孙寒”则是指子孙们因为治理水患而生活贫困。
最后一句“今过邳州地,思公借水看”则是说现在自己路过邳州时,会怀念廷璧公治理水患的智慧和勇气。这里的“今过邳州地”表示现在自己路过邳州,而“思公借水看”则是说怀念廷璧公治理水患的智慧和勇气。
赏析:这首诗通过对比的方式,展现了邳州和两浙地区官员的不同特点,表达了对廷璧公治理水患的赞扬和怀念之情。全诗语言简练,寓意深远,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公正廉明、为民服务的官员的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