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后无诗刚可信,画前有易略先闻。
竹生淇澳休夸蒋,玉出蓝田岂论琨。
斯道不随秦火灭,吾心自有六经存。
诸儒破碎无凭㩀,小说犹怜更杂分。

【注释】

次邑:地名,位于今河南滑县。博洪:指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字。螺峰:指杨万里晚年隐居的地方螺峰山。

删后无诗刚可信,画前有易略先闻(意为:经过一番删改之后,才相信没有诗歌了;而画前的《易》卦辞则早已被人们所熟知)。

竹生淇澳休夸蒋,玉出蓝田岂论琨。

斯道不随秦火灭,吾心自有六经存(意为:竹子生长在淇水之滨而不炫耀于蒋氏,玉出自蓝田,又岂论及昆仑山的琨?)诸儒破碎无凭㩀,小说犹怜更杂分(意为:古代的学者们虽然支离破碎地研究,但仍然不能理解《易》的道理。而小说家们却还怜惜它,认为它杂乱无章)。

【赏析】

《次邑博洪螺峰韵》,是南宋诗人杨万里在隐居螺峰山时的诗作。这首诗通过对“易”、“竹”、“玉”等自然物象的描写,抒发了自己淡泊名利、志在高远的情怀。

首联写自己经过一番删改之后,才相信没有诗歌了。这是因为在画前的《易》卦辞早已被人们所熟知。这里的“删”和“易”,都是对当时社会上文人墨客追求华丽词藻的一种批判。

颔联写竹子生长在淇水之滨而不炫耀于蒋氏,玉出自蓝田,又岂论及昆仑山的琨?这两句诗通过对比,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这里的“竹”和“玉”,都是作者自喻。他希望自己能够像竹子一样坚韧不拔,像玉石一样纯洁高雅。

颈联写诸儒破碎无凭㩀,小说犹怜更杂分。这是对当时文人墨客追求华丽词藻的一种批判。他认为古代的学者们虽然支离破碎地研究,但仍然不能理解《易》的道理。而小说家们却还怜惜它,认为它杂乱无章。这里的“诸儒”和“小说”,都是作者自喻。他希望自己能够像诸儒一样严谨认真,像小说家一样多姿多彩。

尾联写斯道不随秦火灭,吾心自有六经存。这里的意思是说,《易》的道理不会因为秦始皇焚书坑儒而被烧毁。而自己却已经把六经全部背熟了。这里的“斯道”和“六经”,都是作者自喻。他希望自己能够坚守自己的信仰,不受外界干扰。

整首诗通过描写自然物象,表达了作者淡泊名利、志在高远的情怀。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当时文人墨客追求华丽词藻的不满和批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