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馆烧梨夜未央,欲追班马愧三长。
是非敢对皇天语,优劣都将尺寸量。
草露宿蛩鸣短砌,柳风吹月上东墙。
白头老笑书生笔,每为宁昌记录忙。
【注释】
客馆:客舍。
烧梨:比喻蜡烛,因为梨有火字旁。
班马:指《汉书·司马迁传》中司马相如、扬雄的故事,两人因文章而得罪。这里泛指文士。
三长:指文才、武略和品德三个方面的长处。
皇天:对天的称呼,借指皇帝。
宁昌:东汉人张衡的字,此处用作作者自喻。
【赏析】
此诗作于元大德七年(1303)。当时年近花甲之年的赵孟頫,在京师任职编修官。由于他学识渊博,才华出众,所以深得皇帝的赏识,经常被召入宫中,参与一些朝廷大事的讨论,并受命编定经史子集四部的类书。因此,诗人时常感到自己责任重大。这首诗是他在客舍中夜不成眠时写来抒怀的。
前四句以“客馆”起笔,描绘了一幅清幽的夜景图:客舍内点着蜡烛,灯火通明;夜深人静,只有诗人在灯下苦苦构思。然而,诗人并不满足于此,他想写出千古不朽的大作,于是便想到班固和司马迁的事例。这两个人都因文章得罪而被处死,诗人由此想到自己的处境,不禁深感惭愧,觉得自己没有他们那样的文章才华,更没有他们的大无畏精神,于是他发出了“欲追班马愧三长”的感慨。
五到八句写诗人深夜不寐,思绪万千。他想起当年曾为宁昌公作过记录,现在自己却一事无成,不免感叹岁月无情,白发已生。最后两句,诗人又回到了现实生活,他看到草露沾湿了短墙,蟋蟀鸣叫的声音在夜色中显得格外清晰,月亮从东墙上升起,照得整个客舍一片清光。在这幽静的环境下,诗人终于挥毫写下了自己的作品,心中自然充满了喜悦与自豪。
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诗人通过对现实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功名利禄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