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杉古佛庐,借地即安居。
鸟影流闲幔,竹光摇素书。
山寒人语寂,雨冷桂华疏。
一悟三空意,荣名信是虚。
【注】寓戴山僧舍:寄居在戴山的僧舍。
松杉古佛庐,借地即安居。松树与杉树(古称),都是佛教中的圣木,这里借指僧舍;“安居”,意为长久居住。
鸟影流闲幔,竹光摇素书。
流:飘动;闲幔,闲散的帘幕;素书,白色的字迹,形容白纸或白绢上的书法。
山寒人语寂,雨冷桂华疏。山寒冷,人说话的声音都静了;雨冷,雨水打在身上也感到冷;桂,桂树枝叶繁茂;华,开花;疏,稀疏。
一悟三空意,荣名信是虚。
“一悟”,“三空”,佛教中对世界本原的解释;悟,指理解、领悟。“荣名”,荣誉和名声,“信”,确实;“是虚”,是虚无的,无实无依的。
赏析:
《寓戴山僧舍》这首诗,表达了诗人隐居于戴山僧舍时的内心感受和哲学思考。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了诗人对于人生、名利等哲理问题的思考和领悟。
首联“松杉古佛庐,借地即安居”描绘了戴山僧舍的环境,松杉古佛庐,借地即安居。这里借指僧舍,松树和杉树是佛教中的圣木,这里借指僧舍。诗人通过描绘环境,表达了自己愿意长期居住于此的想法。
颔联“鸟影流闲幔,竹光摇素书”进一步描绘了戴山僧舍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情趣。鸟儿的影子在闲散的帘幕上游移,竹叶的光洒在白色书写的纸上。这里的“闲幔”和“素书”分别象征着宁静和纯洁的生活状态,而“摇”则生动地描绘出这些自然元素与诗人生活的紧密联系。
颈联“山寒人语寂,雨冷桂华疏”则转入了对人的感受的描述。山寒使人沉默不语,雨冷使得桂花的香气变得稀疏。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在自然环境下的心理体验,通过对比山寒和雨冷,突出了内心的孤寂和对外界刺激的敏感。
尾联“一悟三空意,荣名信是虚”是对全诗主题的升华,也是诗人的深刻思考。通过对三空的领悟,诗人认识到了荣名的虚无性。这里的“一悟”是指通过深入的思考和领悟,达到了对生命和名利本质的认识。而“荣名信是虚”则是诗人对名利的深刻认识,认为其只是虚幻的存在,不值得追求。
整首诗通过描绘戴山僧舍的自然风光和生活情趣,以及诗人对这些景象的感悟和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名利等哲理问题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宁静生活的追求和对名利的淡泊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