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弥月未论旬,又听前滩数候人。
太守十年从白发,樵阳两度见青春。
风波险欲摧心折,政事书堪与泪陈。
愁绝杜陵浑太瘦,谪仙诗好为传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愈的《送高闲上人序》。全诗如下:
拿口驿午憩次壁间诗韵
山行弥月未论旬,又听前滩数候人。
太守十年从白发,樵阳两度见青春。
风波险欲摧心折,政事书堪与泪陈。
愁绝杜陵浑太瘦,谪仙诗好为传真。
译文:
我坐在拿口驿的驿站里休息时,偶然听到前方江滩上有几个人在候船。
太守在任上已经十年了,头发都白了,而山中人却还像年轻时一样年轻。
风波险恶到几乎让我心都碎了,处理政事的事情也足以让我流下眼泪。
忧愁到了极点,就像杜陵(杜甫)一般过于瘦弱了,然而张旭(李白)的诗歌却是那么地真实感人。
注释:
- 拿口驿:地名,位于今天的四川省乐山市。
- 弥月:满月,指一个月的时间。
- 前滩:指岷江的一段江滩。
- 太守:指地方官长。
- 白发:头发变白。
- 樵阳:地名,位于今天的四川省眉山市。
- 杜陵:指杜甫的墓地。杜甫晚年居住在成都附近的杜陵。
- 谪仙:唐玄宗曾称李白为“谪仙人”。
- 诗好为传真:意思是诗歌能够真实地表达作者的情感。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诗。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感慨。首联“山行弥月未论旬,又听前滩数候人”,描述了自己在山中行走了一个月还未到十天的情况,同时听到了前滩有人在等候船只的情景。这里通过时间的变化和人物的活动,展现了山中的生活状态和人们的忙碌。颔联“太守十年从白发,樵阳两度见青春”则是诗人对自身经历的感慨。十年的时间过去了,自己已经从年轻的官员变成了白发苍苍的老者,而山中的人仍然保持着青春的气息。颈联“风波险欲摧心折,政事书堪与泪陈”,则表达了诗人面对复杂多变的政治局势时的担忧和无奈。他担心政治上的风波会带来巨大的压力,同时也因为治理国家的责任感到沉重。尾联“愁绝杜陵浑太瘦,谪仙诗好为传真”则是对诗歌的评价。他认为杜陵的诗人太过消瘦,但张旭的诗歌却能够真实地表达他的情感。这里的“谪仙”是指李白,诗人将李白的诗歌视为真实、传神的作品,认为其情感真实而不做作。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活动的描绘,以及对自己经历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诗歌真实性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