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寒鸟归急,落日千峰敛。
不见暮樵归,林扉静中掩。
杂题
云层寒冷鸟儿急匆匆飞回巢穴,落日余晖洒在千峰之上,渐渐收敛。
我未见暮色中归家的樵夫,只听见山林之门悄然合上。
注释:杂题:一种诗体的名称。 云寒鸟归:指傍晚时分的景致,天冷了,鸟都要回家休息。 暮樵归:黄昏时归家的樵夫。 林扉静中掩:寂静之中,山中的小门也关闭了。
云寒鸟归急,落日千峰敛。
不见暮樵归,林扉静中掩。
杂题
云层寒冷鸟儿急匆匆飞回巢穴,落日余晖洒在千峰之上,渐渐收敛。
我未见暮色中归家的樵夫,只听见山林之门悄然合上。
注释:杂题:一种诗体的名称。 云寒鸟归:指傍晚时分的景致,天冷了,鸟都要回家休息。 暮樵归:黄昏时归家的樵夫。 林扉静中掩:寂静之中,山中的小门也关闭了。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全诗共有八句。 诗句释义: 1. 三山标海裔,五岳名中州。 - “三山”指的是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象征着神话中的仙境,而“五岳”则是中国五大名山。 2. 安知金马碧鸡外,乃有点苍千仞之神丘。 - 这里用“金马碧鸡”来代指京城长安,而“点苍”则是指云南的大理,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山川的向往。 3. 愚公有力不得移,至今郁郁蟠荒陬。 - “愚公”指的是传说中的老人智叟
王士性的《点苍山歌》,以明朝诗人特有的豪迈笔触,描绘了点苍山的壮美景色和深厚文化。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1. 首句解读: - 明哲保身:“明朝惜别还分手”表达了在明朝与友人分别时的不舍之情。这里,“惜别”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重视,而“分手”则反映了离别的必然性。 - 自然景观:“萝月西风待君久”描绘了秋天夜晚的自然景象,以及等待友人的孤独心境。“萝月”暗示着朦胧的月光
下菰长烟 注释:下菰:即菰草,一种生长在水边的植物。 译文:烟雾缭绕的菰草中,隐约可见那废弃的垒台。 赏析:此句开篇点题,描绘了一幅烟波浩渺、古意盎然的水乡景象,为全诗定下了沉静而略带哀愁的基调。 坡陀废垒青天侧,至今传是春申宅。 三千剑客化为尘,蔓草荒烟但萧瑟。 译文: 注释:坡陀:山坡上的土丘或小山丘。 译文:如今那些曾经的剑客们已经化为了尘土。只有野草丛生的荒芜之地,显得如此凄凉。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元稹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龙洞云归 弁冈东走临具区,灵牝下接龙宫居。 - 释义:龙洞中的云雾归来了。 - 译文:在弁冈东面行进,临近具有龙洞的地方,那里有一头神奇的雌性动物(龙),它居住在那里。 - 注释:弁冈:山名,位于今天的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具区:古代传说中的地名,位于今天的上海市青浦区附近。 2. 常时出云作霖雨,每为下土苏焦枯。 - 释义
西塞山前日欲暮,江树离离起烟雾。 西塞山上的树木在夕阳下显得格外苍郁,江面上升起了层层薄雾。 元真仙驭不可攀,时听渔歌隔溪渡。 那高远的仙境难以企及,只能听到渔夫们歌声悠扬,隔着小溪传来。 湾头酒贱鳜鱼肥,红尘不上绿蓑衣。 江湾处酒价便宜,而鳜鱼也长得肥美,这世外桃源的生活远离尘嚣。 投竿倚棹看新月,犹见双双白鹭飞。 放下钓竿靠在船舷,望着明亮的新月,还能看见一对对白鹭从天空中飞过。
金盖出云 峨峨金盖,指金色的伞盖。金盖出云:比喻金伞在天空中飘荡。峨峨:形容山势高峻。金盖:这里代指金銮宝盖。苕:山名。在今安徽天长县西南。《元和郡县志》卷二载:“苕山,在州西七十里。”《太平寰宇记》卷一五○引《图经》曰:“苕山,一名东吴山,有石室,相传吴王阖闾所为也。” 中天削出青瑶簪:中天:中间;削出:露出。青瑶簪:古代妇女的一种首饰,形似簪子,用玉石制成,故称。 白云无心出岩岫
诗句翻译与注释: 1. 近代丹青谁第一,南有魏公北有高。 —— 在现代绘画中,谁是第一?南方有魏公(指文同),北方有高崇。 - 魏公:指宋代画家文同,以画墨竹闻名。 - 高崇:这里可能指的是其他南北两地的杰出画家或艺术家。 2. 风流雄混各臻致,下视刘商儿女曹。 —— 各种流派和风格都达到了极致,向下看那些模仿名家的作品就像孩童一般。 - 风流雄浑:形容画风宏大、气势雄伟,具有豪放的特点。 -
这首诗是宋代画家米芾的《题南宫米元晖所画山水卷》。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前代几人画山水,逸品只数南宫米: - 前代几位大画家中,只有南宫米(即米芾自己)的作品被认为是“逸品”。逸品是指超越常人、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艺术品。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南宫米山水画的高度赞赏和推崇。 2. 海岳楼前北固山,顷刻云烟生满纸: - 描绘的是一幅以“海岳楼”(可能是苏州的某个古建筑)为背景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衡山景色的诗。下面是对诗句和译文的分析: 第一句:“衡山山顶岚光生,翠雾直与山俱横。” 这句诗描绘了衡山山顶的景象,山顶上飘荡着绿色的烟雾,与山峰一样直挺挺地横卧在那里。 第二句:“轻云低拂北流水,落日半隐鸠兹城。” 这句诗描述了天空中的白云轻轻摇曳着,仿佛是在抚摸着北面流淌的河水,而太阳则半藏于鸠兹城的上空。 第三句:“一片松花忽吹起,反覆阴晴生眼底。”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1. 道场霁晓:清晨的道场。霁,意为天晴;晓,意为早晨。 2. 城山:指山名,位于城南山上。簇金芙蓉:形容山峰如同盛开的莲花一样。 3. 飞标:高挂的标枪或标志物。特立:特别突出。 4. 岩前:山岩之前。风来虎听法:风声仿佛在虎听佛法的声音。 5. 烟外客至:云雾之外迎来的是客人。僧鸣钟:僧人敲响钟声。 6. 云岚:云雾缭绕的山峦。乍卷浮初日:突然卷起覆盖初升的太阳。 7.
【注释】 杂题:诗题。轻素:轻盈洁白的云彩,比喻高洁之士。红叶当风堕:秋天,树叶由绿变红,经风吹落,飘散在江水之中。林亭:指山中幽静的小亭子。多:众多。谁能来此坐:谁有闲情逸致在此小亭悠闲地坐着。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秋末冬初的景色和游子思归的情感。 首句"岩云余轻素",写诗人所见之景。岩壁之上,白云缭绕,如同一片片轻素。"轻"字,写出了云彩的轻盈飘逸;"余"字,则表达了诗人对白云的喜爱
杂题 竿棹每随身,情于白鸟亲。 一蓑江上老,阅尽往来人。 注释: 杂题:一种诗体,不拘格律。 竿棹每随身:指渔船随处都有,可以随时乘船。 情于白鸟亲:与白鸟亲近,就像对待亲人一样。 一蓑江上老:形容自己像渔翁那样在江上度过晚年。 阅尽往来人:看着江上来来往往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的一首诗作,描写了一位渔夫在江上的生活状态。全诗通过对渔夫生活状态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注释:我手掩卷,你放下琴。我们相对坐成晚,山水之间有美妙的乐声。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与友人共度时光的珍视之情。"我掩手中卷,尔罢膝间琴",诗人将手中的书卷合上,将弹琴的手指放下,表现出一种静心等待、期盼与朋友相聚的场景。"相看坐成晚,山水有余音",描绘了两人在傍晚时分一起欣赏美景,享受着宁静的时光,而周围的山山水水似乎也为这份宁静而留下余音,增添了几分韵味。整首诗语言简练明了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杂题 注释:一种诗歌类型,不固定形式,内容多样。 2. 红叶下秋浦 注释:红叶是指秋天的枫叶或槭叶变红,通常在秋季落叶后。秋浦是地名,位于今安徽省贵池区。这里描述的是秋天枫叶飘落的景象。 3. 归帆未到家 注释:归帆指的是回家的船帆,未到家表示船只已经驶过家,还没有到达。这里可能是表达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4. 今朝五两正 注释:五两是一个古代重量单位
【题倭翁】 万里扶桑国,年年贡扇来。 皇都无酷暑,赐尔拂尘埃。 注释: - 题倭翁:这首诗是作者为一位来自日本(倭)的使者所写的。倭是指日本的古称,翁是指老者。所以“题倭翁”即是指写给这位日本使者的诗。 - 扶桑:古代对东方的一种称呼,这里指的是日本,因为“扶桑”是一种神木,传说中生长在日出之地。 - 年年贡扇来:每年都会带着礼物(即扇子)来到中国朝贡。这里的“贡扇”指的就是进献的扇子
【注释】 皋:山。轻素:洁白如云的云彩。当风而堕,即随风飘落。秋色:秋天的色彩。空亭:空旷的亭子。坐:坐或凭倚。 【赏析】 这首诗是写秋日山林中的景色。诗的首句写景,描写了一幅清丽淡雅的秋林图画。第二句写情,抒发了诗人对这幽静美景的喜爱之情。第三句承上启下,点出了诗人所要赞美的对象——空亭和无人来此坐的情景。第四句是全诗的高潮,也是结尾,它以“秋色满空亭”的意境作结,既写出了空亭中秋色的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