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寂秋景晏,萧萧凉吹生。
闺人感寒至,一轸远人情。
嘹亮清砧动,纡徐捣杵鸣。
微茫带烟远,萧疏出林轻。
此时离居客,单眠梦亦惊。
披衣一惆怅,斜月满山城。

【解析】

此诗是写秋夜闻砧声而引起的思妇之情,全篇紧扣“砧声”和“客”两个关键词进行描写,表现了闺中少妇因思念远行丈夫而产生的悲凉凄苦之感。

(1)

始闻早砧:刚听到早晨的捣衣声。砧,指捣衣石;杵,木棒。

(2)

寂寂秋景晏:寂静的秋天景色已到黄昏时分。晏,晚、迟。

(3)

萧萧凉吹生:阵阵清凉的秋风拂动起来。萧萧,形容风声。

(4)

闺人感寒至:闺中的少女感受到寒气到了。闺人指女子。

(5)

一轸遥人情:一声捣衣声引起远方亲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轸,音zhěn,古代乐器名,这里借指妇女。

(6)

嘹亮清砧动:清脆的捣衣声传来。

(7)

纡徐捣杵鸣:用慢而细的动作捣衣。纡,音yū,慢。

(8)

微茫带烟远:隐隐约约地看见炊烟在远处升起。带,音dài,隐约。

(9)

萧疏出林轻:远远看去,树林间飘荡起一片轻烟。萧疏,轻轻飘散的样子。

(10)

此时离居客:此时此刻,我正独处异乡做客。

(11)

单眠梦亦惊:独自一人睡在床上,连做梦都会惊醒。

(12)

披衣一惆怅:起床披上衣服,心中充满惆怅。

(13)

斜月满山城:明亮的月光洒满了整个山城。

【赏析】

首联“始闻早砧”,是说刚听到早晨的捣衣声,这是从听觉角度写的,“寂寂秋景晏”,是说秋景已经到得很晚了,这是从视觉角度写的,“萧萧凉吹生”,是说阵阵凉风吹过来,这是从触觉的角度描写出来的,三句合在一起,写出了诗人初秋傍晚时分听到捣衣声的情景。

颔联“闺人感寒至”,这一句是从内心活动来写,是说女主人公因听到捣衣声而感到寒意袭人,所以她才“一轸远人情”;“嘹亮清砧动”,是说那清脆悠扬的捣衣声传遍了四野,这是从听觉角度描写的,“纡徐捣杵鸣”,是说她用细长的手指拨动着杵,发出细微的声响,这是从手的动作来描写的,两句合在一起,写出了女主人公听到捣衣声后的心理状态。

颈联“微茫带烟远”,是说随着捣衣声传来的是隐隐约约的炊烟,这炊烟似乎带着一种淡淡的哀愁飘荡而去,这是从视觉角度描写出来的;“萧疏出林轻”,是说这缕缕炊烟仿佛是轻飘飘的云彩一样从树林间飘过,这也是从视觉角度来写的。

五、六两联“此时离居客”,是说她现在独处异乡,客旅他乡,“单眠梦亦惊”,是她梦见远方的丈夫,醒后还被惊醒。“披衣一惆怅”,是她起床披上衣服,心中充满了惆怅,这里的“惆怅”一词很形象地把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刻画出来了。

尾联“斜月满山城”,这句是说明亮的月亮把整个山城都照得明亮亮的,这是从视觉角度描写出来的,“此时离居客”,是说此刻女主人公独处异乡,客旅他乡,“单枕梦亦惊”,是说她梦见远方的丈夫,醒来时也感到很惆怅。两句合在一起,把女主人公内心的感受写得更加深刻了。

这首诗运用了大量的动词和形容词来描写景物,如“捣”“响”“动”“细”“萧”“轻”等词,通过这些词语,诗人成功地塑造出一幅深秋季节里一位闺中少妇在异乡寂寞难耐的图画,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怀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