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中丞今八年,范滂丰采故依然。
共知铁汉因遭蹇,权作金城且镇边。
才大适逢多垒日,书成遥寄蚤秋天。
郁孤台上凉如水,几度怀人月正悬。
《寄都宪周知白先生镇虔州》是明代文学家张诩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作者简介:
张诩,字廷实,号东所,明广东南海人。他是明朝的学者和文人,曾师从陈献章。他的学术以自然为宗,追求“忘己”、“无欲”的精神境界,并以此为指导来理解和实践儒家经典。他不仅注重个人的学术研究,还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如在明朝正德年间被召为南京通政司参议,之后又回到民间,隐居不仕。诗句翻译:
首句“不见中丞今八年”,表达了诗人与友人长时间未见之感慨。接着“范滂丰采故依然”,通过提及东汉名臣范滂来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共知铁汉因遭蹇,权作金城且镇边”反映了诗人对友人身处逆境却仍坚持原则的赞赏。“才大适逢多垒日,书成遥寄蚤秋天”展现了诗人对友人才华横溢且能适时发挥的钦佩之情。最后“郁孤台上凉如水,几度怀人月正悬”,则传达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思念与牵挂。诗句鉴赏:
- 情感深沉:整首诗洋溢着浓厚的友情和对友人遭遇的同情,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深深的关怀和理解。
- 意象丰富:诗人巧妙地运用历史典故和自然景物作为诗歌的载体,使得作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 语言优美:整首诗的语言优美、流畅,读来令人心旷神怡,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 诗句分析:
- 首句“不见中丞”:这句不仅表达了诗人与友人长时间未见的事实,更蕴含着诗人对友人安危的深切关注。
- “范滂丰采”:此处引用东汉名臣范滂的形象,既是为了表达对友人才能的赞赏,也是借古讽今,寄托了诗人对友人当前困境的同情。
- “多垒日”:这里“多垒”暗喻政治上的重重困难,而“日”则指时光荏苒,岁月变迁。诗人通过这一意象,表达了对友人处境的担忧和对其坚持信念的敬佩。
- “书成遥寄”:这里的“书成”意味着诗人将自己的祝福和期望化作文字传递给远方的友人,而“遥寄”则强调了这份情感的传递距离和时间上的距离感。
- “郁孤台”:作为一处著名的历史遗迹,“郁孤台”成为了诗人寄托思念之情的象征。在这里,“凉如水”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真实描绘,也象征着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怀念和无尽期待。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诗人的生活经历有关。张诩在明朝时期经历了政治风波,但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仰和原则。因此,他在晚年选择隐退,致力于学术研究和个人修养。这首诗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诞生的,它既是诗人对过去的回顾,也是对未来生活的展望。赏析小结:
《寄都宪周知白先生镇虔州》不仅是一首充满个人情感的作品,更是一首承载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佳作。它通过对友人遭遇的描述、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以及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高远的艺术追求。同时,这首诗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和思考历史与现实的窗口,使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