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古洞我闲居,窃似当年葛令庐。
丹到九还无可炼,眼空六籍有何书。
老便华岭千寻枕,病怯公孙万里车。
咫尺行台不相见,笑将信息付江鱼。

诗句注释:

  1. 朱明古洞我闲居 - 这句诗中的“朱明”指的是古代的夏至,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而“古洞”则是指一个古老的洞穴,诗人在这里用它来象征自己的隐居生活。

  2. 窃似当年葛令庐 - “窃”表示偷偷地,这里指诗人偷偷地想象自己回到了过去,回到了年轻时的葛令庐,葛令庐可能是指历史上的某个人物或地方。

  3. 丹到九还无可炼 - “丹”通常指道教中的丹药,“九还”是一种炼丹术的说法,意味着丹药炼制多次后,其本质不变,但这里的关键是“无可炼”。这句话表明经过反复的尝试和努力,已经达到了一种无法再改变的境界。

  4. 眼空六籍有何书 - “六籍”指的是儒家的经典书籍,“何书”则是询问这些经典有什么意义。这里的关键词是“空”,意味着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填满或填补。

  5. 老便华岭千寻枕 - “老便”表示因为年老而感到疲倦;“华岭”可能是指华山,华山以险峻著称;“千寻枕”形容山高耸入云,仿佛有千层楼梯一样直通云端。

  6. 病怯公孙万里车 - “病怯”意味着因病而害怕乘坐车辆;“公孙”可能是指春秋时期的公孙龙,他以辩才著称;“万里车”则是指长途旅行的车。这里表达了诗人对远行的畏惧。

  7. 咫尺行台不相见 - “咫尺”意为很近,很接近;“行台”可能是某种形式的官署或办公场所;“不相见”表示即使很近也难以相见。

  8. 笑将信息付江鱼 - “笑将信息付江鱼”是一个比喻,把信息像鱼一样传递给远方的人。这里的“江鱼”可能是指江河中的鱼类,象征着消息的传播速度之快,就像鱼儿在水中穿梭一般。

译文:
在朱明古洞中我悠闲地居住,偷偷地模仿当年葛令庐的样子。
丹药炼到第九次都无法再炼,眼睛看穿了六经的书籍又有何用?
年老时就躺在华山的千层枕头上,生病时害怕乘着万里车出行。
虽然距离很近,但是行台的官署却不能相见,只好笑着将消息通过江中的鱼传达给别人。

赏析: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哲学思想。首先,诗人通过对朱明古洞、葛令庐等意象的描述,勾勒出一个宁静而又充满智慧的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其次,通过“丹到九还无可炼”等句子,诗人探讨了修炼和追求真理的极限,暗示了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的精神境界。再次,诗人运用对比手法,如年老与年轻、疾病与健康等,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和生命的脆弱,同时也展示了诗人的豁达和乐观态度。最后,通过将信息传递给江中的鱼,诗人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思念和牵挂,也体现了诗人对于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重视。总之,这首诗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也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情感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