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来松涧长丝竹,月丽山花尽绮罗。
秋酿一瓢歌又舞,争教老子不婆娑。
【注释】:
月夕独酌二首 其一
风来松涧长丝竹,月丽山花尽绮罗。
秋酿一瓢歌又舞,争教老子不婆娑。
赏析:
此诗描写了诗人独自饮酒赏月的惬意生活。前两句写景,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夜晚图景;后两句抒情,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热爱和享受。全诗语言简练优美,意境深远。
风来松涧长丝竹,月丽山花尽绮罗。
秋酿一瓢歌又舞,争教老子不婆娑。
【注释】:
月夕独酌二首 其一
风来松涧长丝竹,月丽山花尽绮罗。
秋酿一瓢歌又舞,争教老子不婆娑。
赏析:
此诗描写了诗人独自饮酒赏月的惬意生活。前两句写景,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夜晚图景;后两句抒情,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热爱和享受。全诗语言简练优美,意境深远。
峡山书堂 僧寺依山麓,书堂面水隈。 鼎湖龙驭远,禺竹凤声哀。 禹贡不及载,秦关尚未开。 如何二帝子,万里却能来。 注释 峡山书堂:峡山,山名;书堂,书房、学堂。此诗描写位于峡山的寺庙和附近的书堂,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古老的山水画卷。 僧寺依山麓:僧人居住的寺庙靠近山麓。 书堂面水隈:书堂面对着水流弯曲的地方。 鼎湖龙驭远:指秦始皇的陵墓“鼎湖”,传说中象征着帝王的龙驾已经远离。
诗句翻译与赏析: - 草木欣春至: 春天来临,万物复苏,草木欣欣向荣。 - 尘埃向日忙: 阳光下,尘埃飞舞,似乎在忙碌地迎接春天的到来。 - 笙歌闻永夕: 在长久的夜晚中,听到悠扬的笙歌声。 - 风雨忆连床: 回忆过往的风雨之夜,与爱人共度长夜的情景。 - 一味千年药: 这可能指的是某种珍贵的药材,寓意着对健康长寿的期望。 - 孤天万里航: 形容一个人孤独地航行在广阔无垠的天空中。 -
诗句解释与分析 第一句:“南游宝陀寺,直上妙高台。” - 翻译:我在南方游览了宝陀寺,直接登上了妙高台。 - 注释:宝陀寺是佛教名胜之一,位于中国江苏省苏州市,历史悠久,风景优美。"直上"表示非常直接地到达目的地。 - 赏析:这一句描述了诗人在南游过程中的地理位置和行为,表达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尊重以及对美景的欣赏。 第二句:“前身德云主,今日长公来。” - 翻译:前世我是德云寺的主
【注释】 ①斥卤:指盐碱地。②陵谷:山丘与山谷。③蓁(zhēn陈):野草。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清泉自比。全诗通过对清泉的描绘,表现了对国家兴衰的感慨。 “海滨多斥卤,此水独称真”。在海滨地区,到处是盐碱之地。只有此地,水质甘美,清澈甘甜。这两句写清泉之异,突出其清甘特点。 颔联:“泉脉应通海,清甘故可人。”泉水从地下涌出,其源头应与大海相连。由于泉水中含有多种矿物质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要求和提示信息筛选出相关的诗句。“去去还乡好”,意为:归去归去回家好;“悠悠行路难”,意为:漫漫旅途真难过。“花开应有觉”,意思是:花儿开放时,人们应当有所感觉;“草色亦无端”,意思是:草地的颜色也莫名其妙。“明到三春放,高歌且剧欢”,意思是:明天春天到来时,我要纵情歌唱,尽情欢畅。赏析:这首诗是送别之作
【注释】 干戈四起:指战争不断发生。际:临,当。保障:保卫。孤城:指孤立的城池,这里借指国都长安。日出氛埃净:太阳升起时云雾消散。氛埃:雾气和烟尘,这里代指战乱。春回草木荣:春天到来,草木复苏,比喻国家从战乱中恢复生机。群凶如瓦解:众叛亲离的人如同散沙瓦块一样。大难逐潮平:巨大的灾祸被冲走消失。辕门:古代将军驻地的大门,这里借指朝廷。陨星:陨落的陨石,这里指皇帝驾崩。 【译文】 战争不断
杨公祠 其二 公昔维藩日,齐民有二天。 一心思活脱,两手救颠连。 节钺临危至,恩威到处宣。 粤人怀旧德,香火至今虔。 注释:杨公:指杨炯,唐朝著名诗人,曾被封为右相,后贬职岭南。他曾在岭南担任过官职。维藩:指维护国家边疆。一心思活脱,两手救颠连:用来形容他在治理地方时的仁爱和果断。节钺:古代的一种兵权。节,是兵器的柄;钺,是大斧头。临危至,恩威到处宣:指他在面对危机时,能够挺身而出
【注释】 花田:即《咏牡丹诗》。 杨妃:唐玄宗的贵妃杨玉环。 专宫宠特奇(tè qí):专宠于宫中,特别受到宠爱。 生憎脂粉涴:讨厌脂粉沾染了脸庞。 不分月明欺:月光明亮时也不遮掩自己的美丽。 金屋人何在:问那金屋藏娇的人现在在哪里。 素馨名独垂:指牡丹的名字一直流传下来,成为人们所称赞的。 娇羞如可貌:牡丹的美丽娇艳如同美女的羞涩。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描写了牡丹花的美丽和娇艳
注释: 1. 膏火人间遍:膏火,点燃蜡烛,照亮黑暗。人间遍,指在人间到处都能看到。 2. 烟霞物外寻:烟霞,指山间的云雾和山间的彩霞。物外寻,指寻找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 3. 人须离苦海:苦海,比喻人生的苦难。 4. 鸟亦傍丛林:鸟亦,表示鸟类也会。傍,接近,靠近。丛林,指密集的树木。 5. 见佛宁为佛:见佛,看到佛陀。宁为佛,表示宁愿做佛也不愿意做其他事。 6. 传心欲了心:传心,表示传授佛法
西竺寺 路入碧山岑,松篁夹道阴。红尘开宝刹,城市有山林。日出袈裟静,风传梵呗深。偶来随喜处,瓶水照禅心。 注释: 1. 路入碧山岑:道路通向青翠的高山。 2. 松篁夹道阴:松树和竹林环绕在道路上,给人一种幽静的感觉。 3. 红尘开宝刹:世俗的红尘世界与佛教的清净之地相对照。 4. 城市有山林:城市的繁华与山林的宁静形成鲜明的对比。 5. 日出袈裟静:僧人在日出时分静静地坐着,袈裟随风飘扬。
注释: 1. 近来天地少闲人,偶此倾杯对月真。 2. 啼鸟未知秋过半,落花犹错认残春。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后所作,表达了他在战乱中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厌恶。 第一句"近来天地少闲人,偶此倾杯对月真",意思是说现在的世界很少有悠闲的人,只有在偶尔的空闲中才能与月亮为伴。这里的“闲人”指的是那些被战争困扰的人们,他们的生活变得异常繁忙,无法享受到闲暇的时光
注释: 老去东篱感兴长,菊花还袭道袍香。 独吟佳色秋风里,始信芙蓉不耐霜。 东篱:即菊花篱,指诗人种的菊花。 袭:覆盖,这里指菊花散发的香气。 独吟:独自吟诵。 始信:才知道。芙蓉:荷花。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所作,表达了他对菊花的喜爱之情。 "老去东篱感兴长,菊花还袭道袍香。"首句“老去东篱感兴长”,表达了诗人在年老之时,对菊花的深厚感情和无尽遐想。他感叹岁月流逝,感慨人生无常
【注】卜园居二首:此诗是诗人在池亭中闲居时的即兴之作。 ①清绝:清新幽雅。交加:树木参天,枝叶交错。 ②静爱:喜爱。 ③无一事:没有什么事情。 ④闲驾白牛车:悠闲地驾驶着白色的牛车。 【赏析】 “卜园”,是诗人隐居之地;“二首”,则表明这是一组对仗工整的七言古诗。 首句写卜居的环境。“池亭”二字点明卜居之处,“清绝”二字写出了卜居环境的幽美。“池”、“亭”二字,把卜居者所处之境点染得更为鲜明
西湖寂寞如年夜,到处扶携避寇时。 细雨张灯孤榻冷,宽愁赖有锦囊诗。 这首诗出自明代张诩的《读东厓集偶成二首》,其中第一首描述了西湖在战时的荒凉景象,以及作者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到的孤独和忧郁。第二首则反映了诗人对故国的思念和对英雄的敬仰,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后世只以诗称颂而不以德称颂的行为的不满。 注释: 1. 西湖:指杭州西湖。 2. 寂寞如年夜:形容西湖在战乱中荒凉冷落,如同一个年老的夜晚。 3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美、语言美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蛾眉毓秀锦江清,多少英雄此地生”,蛾眉:山的名号;毓:孕育;秀:秀丽;锦江:指岷江。这里借指东崖(在今四川奉节县)。蛾眉山是东崖郡的别称,这里用“峨嵋”代指。“锦江”即岷江,发源于四川松潘,流至成都入长江。岷江之畔,群峰竞秀,景色优美,历代有许多诗人在此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这里以“峨嵋”代指岷江东崖郡一带的山川风光
【注释】: 四野:四周的田野。秋风:秋天的风。 两袖飘:衣袖被风吹起飘扬。 沿溪:沿溪水而行。 未辞遥:没有告别远行。 年光:岁月。换:更替,更换。十馀度:十多度。 依旧:仍然、仍旧。柴门:用柴木做成的门。石桥:用石头砌成的小桥。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秋天景色和作者访友经过的小诗。前两句写秋风拂面,诗人沿着小溪去拜访友人崔自仙,但友人还没有回来。后两句则写诗人对友人的惦记,因为已经十多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