洸口水流秋复春,禹馀宫迹久封尘。
不知当日为心膂,门里人还门外人。
【注释】
洸口:地名,在今山东济南市东北。禹馀宫:古迹名。相传大禹曾在此筑宫治水,后毁于战乱,遗址久被封尘。《太平寰宇记》卷九五载:“兖州府有禹馀台,在兖州城东一里,即禹所治洪水之所。旧《志》云:台下有故台基,其上有禹庙,而碑石残缺不可读。按《春秋左传》:鲁僖公三十三年,公会宋公、陈侯、蔡侯、许男、沈子、向宁、南季于葵丘,始结盟也。”
心膂(lǚ):指心腹或要害之地,这里指国家政权的中心。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兖州的所见所感。诗的前两句写兖州的地理环境以及历史遗迹,后两句写当时的政治形势及诗人对此的态度。
首句“洸口水流秋复春”,写汶水从夏到冬不断流动,说明兖州是一个四季分明、景色宜人的地方,为全诗奠定了一个优美的基调。
次句“禹馀宫迹久封尘”则写出了当地人民对于禹王的怀念之情。禹王治理洪水有功,百姓们对他十分敬仰,他死后,人们便把他葬在这里,并建起了禹王庙,以纪念他的伟大功绩。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座宏伟壮观的建筑已经渐渐被人忘却了。
第三句“不知当日为心膂”,是对前一句的进一步展开和深化。诗人通过想象,将眼前的景象与昔日的情景进行了对比,表达了他对历史的深深感慨。当年禹王治理洪水时,这里是他的大本营,是他指挥一切的中枢,如今却只能成为人们追忆往昔的对象。这种巨大的反差使诗人感到惋惜和无奈。
最后一句“门里人还门外人”,则是对全诗主题的升华。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如今兖州虽然风光依旧,但那些曾经为国家做出过贡献的英雄人物却已离我们远去。他们曾经为国捐躯,如今只能在历史的长河中默默无闻地度过余生。这种悲壮的历史变迁使诗人不禁感慨万分,也使他更加珍惜眼前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