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复何事,卧听松涛喧。
先人有敝庐,亦在涧东偏。
高榜出层云,正对罗浮山。
罗浮去虽远,神往复神还。
时逢采药人,箕踞松下言。
注释:
和陶饮酒十首 (选二)
山居复何事,卧听松涛喧。
先人有敝庐,亦在涧东偏。
高榜出层云,正对罗浮山。
罗浮去虽远,神往复神还。
时逢采药人,箕踞松下言。
译文:
山中无事可做,我躺在床上聆听松涛的声音。
先人的简陋住所也在涧东边,我也曾在那里生活。
高高的榜书映衬在层层云彩之中,它恰好对着罗浮山。
虽然离罗浮山很远,但只要心往神随就能感受到它的存在。
时常遇到采药的人,他坐在松下与我交谈。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隐逸生活的诗作,诗人借景抒情,通过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描写,表达出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首句“山居复何事”,直接点明自己身处山中,无事可做,表达了一种闲散的生活状态。接下来“卧听松涛喧”一句,则是诗人在山中生活的具体表现。躺在松树下,静听着松涛声,仿佛能听到先人的声音在耳边回响,充满了怀念之情。
颔联“先人有敝庐,亦在涧东偏”两句,诗人通过对先人的简陋住所的描写,进一步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喜爱。这里的“敝庐”,可能指的是先人曾经居住过的小屋,或者是他自己曾经居住过的小屋。无论何种情况,都是简朴而温馨的。同时,“亦在涧东偏”一句,也暗示了诗人自己的隐居地点。
颈联“高榜出层云,正对罗浮山”两句,诗人以高榜为引,将自己置身于罗浮山的美景之中,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这里,“高榜”可能是指高高的树梢或者山峰,“层云”则是指层层叠叠的云彩。这种景象,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同时,“正对罗浮山”一句,也暗示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
尾联“时逢采药人,箕踞松下言”两句,诗人以采药人为线索,将自己的生活与采药人的经历联系起来。这里,“采药人”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者是他曾经遇到的一位隐士。他们在一起的时候,往往能够聊到天南海北的话题,共同享受这份宁静和美好。
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却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诗人通过描绘自己的隐居生活,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同时也展示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这首诗是一首典型的田园诗作,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