袅袅回风下,萧萧薄岁阴。
一山方隐几,片雨自前林。
重以轻霜色,凄其入曲心。
高居尚摇落,不敢更登临。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的名诗背诵能力和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考生准确、快速地诵读全诗,并在此基础上把握诗句大意,理解诗人情感,体会诗歌意境,分析诗歌手法。
“窗中度落叶”,首句写景,点明了时间与环境。秋意渐浓,树叶飘零,诗人正独坐幽窗,凝望窗外萧瑟秋风,落叶纷纷。
“袅袅回风下,萧萧薄暮阴。”第二句写景,描写秋风吹动树梢的情景,“袅袅”形容风声,“萧萧”形容树叶被风刮落的声音。秋风阵阵,吹拂树梢,发出飒飒之声,又使树叶飘落下来。“薄暮阴”点明时间是傍晚时分。此两句写景,营造了一种凄清的氛围,为后文抒发自己的感慨作铺垫。
“一山方隐几,片雨自前林。”“一山”“片雨”均用拟人手法写出了雨和树的情态;一个“方”字突出了“隐几”之状;一个“自”字写出了雨从哪里来;一个“前”字写出了雨的位置。这两句写景,营造了一种静谧的氛围。
“重以轻霜色,凄其入曲心。”第三句“重”与“轻”相对,表现了秋日寒霜的沉重;“凄其”二字写出了秋霜对诗人的触动。这两句通过写霜色,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凄凉。
“高居尚摇落,不敢更登临。”末两句写景,抒发感慨。诗人身处高位,但仍然担心自己会被政敌弹劾,所以不敢再登上高楼去欣赏那美景了。诗人虽然身处高位,却依旧担心自己会被政敌弹劾。这种忧虑之情,既反映了诗人在政治上的敏感和谨慎,也表达了他对自己身世遭遇的无奈。
这首诗是一首七律诗,作者借景抒情,将秋天的景象和自己的情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诗人在政治斗争中的忧虑和无奈。全诗意境清新,语言优美,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答案】
《秋思》
(唐)杜甫
窗中度落叶
袅袅回风下,萧萧薄阴时。
一山正隐几,片雨自前林。
重以轻霜色,凄其入曲心。
高居尚摇落,不敢更登临。
译文:
窗中飘飞着落叶,
轻轻的秋风吹过,吹落了几片树叶。
树林里一片寂静,只有几缕薄雾笼罩着树林。
一片树叶从高处落下,打湿了我的衣裳。
我不禁想起过去那些年月,那时我还年轻,意气风发。
如今我已经老去,还被贬到边远地区。
我害怕被小人陷害,不敢再像以前那样四处游玩。
赏析:
这是一首七律诗。首联先写秋风落叶,渲染了一种凄清的气氛。颔联进一步描写落叶飘零、秋林空寂的景象,同时暗示了诗人自己的处境,表现出一种孤寂之感。颈联由物及人,描绘出诗人孤独、寂寞、忧伤的形象。尾联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对前途的担忧和恐惧之情。这首诗意境深远,含蓄蕴藉,充分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