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台冷去西施,日落空山画角悲。
精气当年留虎迹,英魂终古恨鸱夷。
雨添翡翠皆含泪,水泛芙蓉尽绉眉。
烟锁吴门秋欲暮,市中行客枉吹篪。
【注释】
姑苏台:苏州城北台名,相传为春秋时吴王夫差所建。西施:春秋时美女。画角:军中乐器。精气:指虎的气势。鸱夷:即鸱夷子皮,春秋时吴王夫差之子。雨添翡翠皆含泪:杜甫《丽人行》:“翡翠珠帘红拂笼,美人细腰花下束。”翡翠,一种鸟,此处比喻美丽的女子。水泛芙蓉尽绉眉:芙蓉,荷花。“皱”与“绉”通,形容因悲伤而皱眉的样子。烟锁吴门:指苏州城的美景被烟雾遮蔽。市中行客枉吹篪:“枉”是徒劳的意思。行客,行人。吹篪:用竹管吹奏音乐。
【译文】
姑苏台上空无一人,昔日繁华已随西施而去。日落西山,空山之中传来悲凉的战鼓声。当年虎丘山上的威武雄壮之气尚存,然而如今只剩下了英魂的怨恨。雨滴翠羽般的羽毛,都像在为它哭泣;水面泛出芙蓉般的涟漪,都像是为它皱起眉头。秋天来临,烟雾将苏州的美景遮蔽,行人在市中徒劳地吹着笛子。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杜甫流寓吴地期间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通过描写苏州的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抒发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首联“姑苏台冷去西施,日落空山画角悲。”开篇即以西施的传说引入姑苏台的历史背景。西施作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曾在这里留下美丽的传说。然而随着历史的变迁,如今的姑苏台已经变得冷清,不再有往日的繁华。这里不仅描绘了姑苏台的冷寂景象,也暗示了诗人自己身处异地的孤独与凄凉。同时,“日落空山画角悲”这句中,画角声声,更增添了一份苍凉之感。这里的“悲”,既是对姑苏台现状的感叹,也是对过去辉煌的回顾。
颔联“精气当年留虎迹,英魂终古恨鸱夷。”进一步描绘了姑苏山中的虎丘塔。虽然昔日虎丘上的虎气已不复存在,但那些英勇的战士留下的足迹却永远留在这片土地上,成为了永恒的纪念。诗人通过这一对比,表达了对英勇战士们的怀念之情以及对历史长河中那些英雄人物的敬仰。
颈联“雨添翡翠皆含泪,水泛芙蓉尽绉眉。”则转入自然景观的描绘。这里的“雨添翡翠皆含泪”形象地描绘了雨水滋润下的翠鸟,宛如含泪般哀婉动人。而“水泛芙蓉尽绉眉”则通过荷花在水中泛起涟漪的情景,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忧愁和不安定感。这些自然景观的变化,无不反映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尾联“烟锁吴门秋欲暮,市中行客枉吹篪。”则点明了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迁。秋天来临,烟雾笼罩着整个苏州城,仿佛给这座美丽的城市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而在这寂静的夜晚,行客们在市中徒劳地吹奏着笛子,似乎在诉说着对过去的留恋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无限眷恋以及时光流转带来的感慨。同时,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的描绘,也使得诗歌具有了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