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尘昏帝阙,龙驭避天骄。
壮士丹心在,楼船王气消。
人间无故土,海上失行朝。
恸哭燕山道,黄冠归梦遥。
【注释】
1.吊文丞相:指文天祥。因文天祥曾为太史令,故称。文天祥(1236—1283),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字宋瑞,一字履善。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宝祐四年(1256)状元及第。元兵南下,他坚决抗元,兵败被俘,坚贞不屈,终以死明志。后追赠少师,谥号忠文。
2.龙驭:皇帝车驾。
3.丹心:赤诚之心。
4.楼船王气消:言国势已衰,不可复振。
5.行朝:朝廷,这里指宋朝。
6.恸哭燕山道:在燕山路上痛哭。恸哭:悲痛地哭。
7.黄冠:道士的帽子。
8.归梦遥:归梦遥远。
【赏析】
《吊文丞相》是一首七绝,作者对文天祥表示了深切的怀念之情。全诗八句,每句都紧扣着“吊”这一中心来展开,首联总写时局,颔联专论文天祥,颈联写文天祥的遗民身份,尾联点出文天祥的精神品质。
这首诗前六句,都是从文天祥身上落笔,突出表现他的爱国精神、民族气节和高尚品格。诗人首先指出,胡虏入侵,国家危难之际,文天祥却能挺身而出,为国家分忧解难。接着又赞扬文天祥坚守节操,不肯屈膝投降的高尚品德。最后两句则进一步表明,由于文天祥的崇高品德和爱国热情,所以人民对他怀有深厚的爱戴之情,他的名字也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这首诗后两句,则从文天祥的遗民身份落笔,进一步歌颂他的爱国精神。文天祥被俘虏后,始终没有改变他忠于祖国的立场。后来,他终于被释放回乡,但当他听说自己家乡已经沦陷敌手时,就立即回到家乡,组织起一支义军队伍继续抗击敌人。文天祥的这种高尚品质和崇高精神,赢得了人们的崇敬和赞颂。
这首诗最后两句,则是从文天祥的精神品质落笔,表达了人们对他无限的思念和怀念之情。诗人认为,文天祥这种不畏强暴、宁死不屈的精神,使他的名字永远载入史册,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