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村修竹蔼芳阴,古岸新祠傍水滨。
过客莫烦沽酒奠,使君原是饮泉人。
【诗句注释】
孤村修竹蔼芳阴:孤村,即荒僻的村落。修竹,高高的竹子。霭,弥漫的意思。芳阴,指芳香的气息,此处形容竹子的芬芳。
古岸新祠傍水滨:古岸,即古老的河岸。新祠,即新建的祠堂。傍水滨,靠近水边的岸边。
过客莫烦沽酒奠:过客,指过往的行人。烦,麻烦。沽酒,买酒。奠,祭祀。
使君原是饮泉人:使君,即县令或州牧的尊称。原,原本。饮泉人,指有泉水饮用的人。
【译文】
在荒凉的小村庄,高大的竹子郁郁葱葱、散发着阵阵清香。古老的河岸上,新建的祠堂就傍近着清澈的水流。路过的行人不要烦琐地买酒祭奠,这位使君本来就擅长品鉴泉水的美。
【赏析】
本诗首联描写了诗人到访的地点和环境。“孤村”,点出荒僻;“修竹”,点出清幽;“蔼芳阴”,点出环境之优美。“修”和“蔼”二字用得很好,既写出了竹子修长的特点,又写出了竹林茂密的景象,使人感到十分清新、幽静;“芳阴”二字用得尤为精当,它把竹林遮天蔽日的浓荫形象化,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印象,从而表现出环境的优美和幽静。次句写祠堂的位置,“古岸”说明其地理位置偏僻;“傍水滨”则说明其位置靠近河流,景色秀丽。“新祠”与“旧祠”、“古岸”相对应,突出了新建祠堂的特色。三、四句写诗人对祠堂主人的评价。“过客”点明身份,表明诗人是以客人的身份来访的;而“莫烦”,则是诗人以谦虚的态度劝慰对方,表示不必为来客提供什么服务。最后两句直接点出诗人自己的身份,并赞扬祠堂的主人善于欣赏泉水之美,表达了诗人对泉水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