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午天霜破衲寒,梵音萧飒度林端。
经残香烬秋寥泬,时有风枝语夜阑。

【注释】

月林僧舍:即月林寺。月林,在今江苏苏州市西南。

月午天霜破衲寒:指初冬时节的月光皎洁如霜,穿透了僧人衲衣的缝隙,使僧衣显得更冷。

梵音萧飒度林端:梵音,佛教诵经的声音。萧飒,形容声音凄凉、悲切。林端,指山间的树林边缘。

经残香烬秋寥泬:指寺庙里的经书残页和焚尽的香烬,表现出深秋时节的寂静与空旷。

风枝语夜阑:风吹落的树枝在夜晚发出沙沙的响声,增添了几分幽静的气氛。阑,此处为“尽”的意思,表示时间的流逝。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月林寺在初冬时节的宁静景象。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寺院内清幽的环境以及深夜时分的静谧气氛。

首句“月午天霜破衲寒”,描绘出初冬时节月光皎洁如霜,穿透了僧人衲衣的缝隙,使僧衣显得更加寒冷的景象。这里的“天霜”指的是天空中的寒霜,象征着初冬时节的严寒。而“破衲寒”则形象地表达了僧人衲衣因寒冷而起的褶皱。这一景象不仅营造了一种凄清、孤寂的氛围,也反映了作者对佛教徒修行生活的深刻理解。

次句“梵音萧飒度林端”,进一步描绘了寺庙内传来的梵音,以及那凄婉、悲切的声音穿越山林,直至远方的情景。这里“梵音”指的是佛教诵经的声音,而“萧飒”则形容声音凄凉、悲切。通过这一场景的描写,诗人不仅展现了佛教文化的魅力,也表达了他对佛教修行生活的向往和敬仰之情。

第三句“经残香烬秋寥泬”,描绘了寺庙内的经书残页和焚尽的香烬,表现出深秋时节的寂静与空旷。这里的“经残”指的是经书中残留的碎片,而“香烬”则代表着焚烧过的香火灰烬。这一景象既体现了佛教文化的庄重与神圣,也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岁月变迁的感慨之情。

最后一句“时有风枝语夜阑”,则是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更为幽静、神秘的场景。风吹落的树枝在夜晚发出沙沙的响声,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段古老的故事。这里的“风枝语夜阑”不仅营造了一种寂静的气氛,同时也传达出了一种深沉的情感和哲理的思考。它让人联想到人生的无常与变迁,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珍惜。

整首诗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初冬时节、月下林中、梵音缭绕、香烬残破的佛寺景象。同时,它也反映了作者对佛教修行生活的深深向往和敬仰之情,以及对人生无常、变迁的深刻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