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当春立,故人应更违。
百花谁唤醒,一鸟自高飞。
月傍灵泉迥,诗传楚客稀。
东风如解惜,连夜款吾扉。

【注释】

潘希召:即潘希白,唐代诗人。节推:官名,指节度推官。怀庆:怀州(今河南沁阳)刺史。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怀庆的诗。全诗以写景为主,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诗中通过春花、春鸟、明月等意象来表达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首联“寂寞当春立,故人应更违”,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略带寂寥的景色。春天的到来,使得大地焕发出勃勃生机,然而诗人独自站在这春意盎然的环境中,却感到了一种难以言说的孤独和寂寞。这里的“寂寞”并非字面意义上的孤独,而是诗人内心的感受——他既渴望与朋友相聚,又担忧离别的时刻到来。因此,“故人”二字便显得尤为重要。诗人用“应更违”来形容这种心情,暗示着与朋友的分别或许是必然的,而这种分离也让他更加珍惜与朋友相处的时光。

颔联“百花谁唤醒,一鸟自高飞”,则进一步展现了春天的景象。在诗人眼中,春天并非只有生机勃勃的草木,还有那些自由自在的生灵。百花争艳,似乎在向人们展示它们的美丽;而一只鸟儿振翅高飞,则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和追求自由的精神。诗人用“谁唤醒”来形容百花盛开的景象,可能是在暗喻春天的来临并非偶然,而是需要一种力量来唤醒沉睡的自然。而“自高飞”则表达了鸟儿对于自由的向往和追求。在这里,诗人通过这两个意象,赞美了春天的生命力和大自然的美好。

颈联“月傍灵泉迥,诗传楚客稀”,则是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致描绘。月亮倒映在清澈的泉水之中,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而那一首首流传千古的诗歌,更是成为了人们心中的经典。诗人用“灵泉”来形容泉水的清澈透明,让人联想到它能够洗涤心灵、净化思绪的作用;而“楚客”则可能是指那些来自楚国地区的文人墨客。他们用诗歌来记录自己的所见所感,将美好的事物传递给更多的人。这里,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表达了自己对于美好事物的欣赏之情。

尾联“东风如解惜,连夜款吾扉”,则是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春风拂面,仿佛是大自然对人类的一种呵护和关怀;而夜幕降临时,它又轻轻地推开了诗人家门上的门扉。这里的“东风”既指自然界的风,也暗喻着友情的深厚和亲密。诗人用“如解惜”来形容春风对人的关怀和体贴,可能是在表达他对这份友情的珍视和感激之情;而“连夜款吾扉”则是一种夸张的表达方式,用来表达他对于再次相见的期盼和渴望。

整首诗以春天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情世态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诗中也蕴含着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对于未来的憧憬和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