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槎无柰此离襟,堪听南冠更楚吟。
远树依依浮浦出,澄江脉脉向秋深。
星河未蚀干将气,尘土空怀壮士金。
北往南来将底事,倚看孤鹤背枫林。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首先要读懂诗歌内容,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分析作答即可。
题干是“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此题要求先翻译后赏析,首先翻译出诗句的意思,然后进行赏析。
(1)
“萍槎无柰此离襟,堪听南冠更楚吟”,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我像一只飘浮不定的小船,无奈地被这离别之情缠绕着,听到南方的人正在唱《楚歌》。“无柰”就是“无可奈何”。这里用“萍槎”来比喻自己的漂泊不定;“堪听”意思是可以忍受;“南冠”指受囚禁的人,此处指作者自己;“楚吟”是指楚国的歌谣,此处借喻作者的思乡之情。
(2)
“远树依依浮浦出,澄江脉脉向秋深”,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远处的树林随着波浪起伏,从水面上浮现出来;澄清的江流在秋天里流向远方。“依依”形容树的枝叶随风轻轻摇曳的样子。“脉脉”形容水清澈流淌的样子。“浮浦”是指江水在陆地上漫溢而出的地方;“澄江”是指清澈透明的江水。
(3)
“星河未蚀干将气,尘土空怀壮士金”,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天边的银河还没有被月亮遮掩掉,依然明亮;大地上的尘土还留有英雄的豪情。“干将”是指春秋时期吴国的一位名叫干将的剑工,他铸了一把名剑,名叫“干将莫邪”;“壮士”指英勇的人或勇士。这句诗中的“星河”指的是银河;“干将气”即干将剑的锋芒,这里指干将剑的锐利之气;“壮士金”即壮志未酬的豪情。
(4)
“北往南来将底事,倚看孤鹤背枫林”,这句诗的意思是说:为什么你向北去又向南来?独自倚靠在枫树林边观看那孤独的飞鹤。“将底事”即为何要这么做,“将”是助词,无实义。“孤鹤”即孤单的仙鹤,这里借指诗人自己;“背”指背着。这里的“枫林”是自然景物,但诗人却把它人格化了,表现出他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赏析:
首联写与友人分别之苦。“此别离襟”,以衣襟比喻离别之情。“堪听南冠更楚吟”,堪听,犹言不堪听;南冠,泛称囚徒;楚吟,楚歌也。诗人以“萍槎”、“南冠”、“楚吟”三物并写,形象而贴切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愤和愁苦。
颔联写景,描写了一幅秋色图卷。一“依”字把诗人的思绪引向了远方。远树、浮浦、澄江、深秋,这些画面组合成一副充满诗情画意的秋景图,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末联是全诗的结语,也是全诗感情升华的地方。“将底事,倚看孤鹤背枫林”,诗人仰望天空中的孤鹤,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答案】
译文:
我和你的船一样无法摆脱这离别之情的羁绊,听到南方的歌谣,不禁让人想起楚人放歌的凄怆之声。远山如影一般随波荡漾,江水在秋天的深处缓缓地奔涌而去。明亮的银河没有被月儿遮住,地上的尘土还留有壮士的豪情。你为什么要这样南北来回奔波呢?独自倚靠在枫树林边观看那孤独的飞鹤。赏析:
首联写与朋友分别的痛苦心情。“此离襟”即以此别为痛苦;“堪听南冠更楚吟”,堪听,忍受不了;南冠,古时常指囚徒;楚吟,即楚歌。诗人以“萍槎”、“南冠”、“楚吟”三物并写,形象而贴切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愤和愁苦。
颔联写景,描写了一幅秋色图卷。一“依”字把诗人的思绪引向了远方。远树、浮浦、澄江、深秋,这些画面组合成一副充满诗情画意的秋景图,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末联是全诗的结语,也是全诗感情升华的地方。“将底事,倚看孤鹤背枫林”,诗人仰望天空中的孤鹤,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