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德颙然公辅器,学宗随例假词臣。
大雅定看还士习,撝谦先喜著朝绅。
地迫台衡仍咫尺,芳流金紫岂因循。
最是通家足高谊,西行频望属车尘。
这首诗是明朝人王世贞为他的同乡大鹿(即大儒)先生写的。全诗共四十六字,分五句。
首先来看第一句“世德颙然公辅器”,意思是说他的德行如同公卿辅佐帝王一样。“公辅器”是指有担当国家大事的能力的人。
接着看第二句“学宗随例假词臣”,这里的意思是学问和才能都是按照惯例被赋予官职的。“学宗”是指学问的最高成就,而“词臣”是指官员中的文官。
然后看第三句“大雅定看还士习”,意思是他一定会像古代的贤明君主那样,尊重并学习古代圣贤的品德和学问。“大雅”是指高尚的品德,“还士习”是指回归到古代圣贤的品行。
第四句“撝谦先喜著朝绅”,意思是他一定会谦虚谨慎,乐于奉献,成为朝中显赫的官员。“撝谦”是指谦虚谨慎,“朝绅”是指朝中的高级官员。
第五句“地迫台衡仍咫尺,芳流金紫岂因循”,意思是他虽然身处高位,但仍然谦虚谨慎,乐于奉献,不会因为地位高而变得骄横自满。“地迫台衡”是指身处高位,但地位并不显赫。“芳流金紫”是指才华横溢,名声远扬。“岂因循”是指不会因为地位高而变得骄横自满。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大鹿先生的高度赞誉,认为他是一个有担当、尊敬历史、谦虚谨慎的贤明君主式的人才,并且对他的前途充满信心。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当时社会现状的看法,认为应该尊重并学习古代圣贤的品德和学问,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不因为地位高而变得骄傲自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