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别韶阳九见春,梅花驿路是通津。
尘劳忆得登临胜,锦水丹山属故人。
【注释】
①袁县丞:指袁可立,明代著名将领,后官至兵部尚书、右都督佥事。②韶阳:地名,在广东。③梅花驿路:古时驿站名,以梅花为标志的驿道,故名。④通津:指交通要道。⑤尘劳:尘世的烦恼。⑥锦水:指长江,因江面多彩霞,故称锦水。⑦丹山:神话中的三座神山。⑧故人:指朋友。
【赏析】
袁可立是明代著名的抗倭英雄,曾随戚继光抗击倭患,有《咏史》十首传世。这首诗是诗人送别他的朋友袁可立而写的。
诗的前两句写诗人与友人分别后九次路过韶州(今广东),但每次只住了一宿,因为那里没有熟人,所以只好住得非常匆忙。“一别”二字表明了这次分手的突然和匆忙;“九见春”则说明诗人与友人分别的时间之长,也反映了当时政治局势的不稳定和战乱频繁。“梅花驿路是通津”,诗人用“梅花驿路”这个充满诗意的环境描写,表达了对友人即将离去的惜别之情。“梅花驿路”本是一条连接两广的驿道,诗人在这里借景抒情,将离别的伤感之情融入其中。
诗的后两句是说诗人回忆起当年与友人共度的时光,那些美好的回忆让人倍感温馨。诗人想起了当年与友人一起登临高处,欣赏美景的情景,那时的景色如锦如画,令人陶醉其中。“登临胜”指的是登山观赏胜景,这里指的就是诗人和友人共同欣赏过的那片美丽的山林。“锦水丹山”则是形容那片山林的美丽景色,如同锦绣一般绚丽多彩。最后一句“属故人”则是说这片山林属于那位久别的老朋友。这里的“故人”指的是诗人的朋友袁可立,诗人在这里表达出对自己朋友的深深思念之情。
整首诗通过对诗人与友人分别后的回忆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厚情谊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诗人用简洁的语言,将离别的情感融入到自然景物中,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那份深厚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