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远肝肠浑是铁,惟应同住铁江涯。
世人反眼不相识,廿载樵西共煮霞。
题何宗远铁崖别号
湛若水诗意解读与鉴赏
- 诗句原文
宗远肝肠浑是铁,惟应同住铁江涯。
世人反眼不相识,廿载樵西共煮霞。
- 词语释义
- 宗远:指何宗远,字元明,广东增城人,明代文学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
- 肝肠:比喻忠诚或坚贞不渝。
- 铁江:形容何宗远的坚定和刚毅,如同铁一般坚固。
- 世反眼不相识:指世间的人对何宗远并不熟知,与他疏远。
- 廿载:指二十年的时光。
- 樵西:指何宗远在樵山西面居住生活,象征着他的隐居生活。
- 共煮霞:意指与何宗远共同度过的艰难岁月,如煮食霞光一般温暖而美好。
- 译文与赏析
- 译文:
- 宗远的忠诚坚贞如同铁般坚定,我们应当一同住在铁江旁。
- 世人却对他视若无睹,我们共度了二十载的隐居生涯,一起煮食霞光。
- 赏析:
- 诗人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何宗远的坚定与执着,以及他与世人的疏离感。
- “宗远肝肠浑是铁”表达了对何宗远性格特质的高度赞扬,展现了其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勇气。
- “廿载樵西共煮霞”则反映了诗人与何宗远共同经历的风雨历程,展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情谊。
- 整首诗通过描绘何宗远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坚持和隐逸生活的赞美之情。
- 诗人简介
- 字元明,号甘泉,广东增城人。少师事陈献章,官至南京国子监祭酒等职。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
- 创作背景
- 此诗作于明代嘉靖年间,诗人湛若水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当时,王阳明学说盛行,而湛若水则提出不同的观点,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这首诗可能是在这一时期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于坚守信念、远离世俗纷扰的追求。
- 主题思想
- 诗人通过对宗远的描绘,传达了一种坚守信念、追求真理的思想理念。他赞美了宗远的忠诚坚韧和隐逸生活的选择,表达了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向往和认同。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和深刻理解。
- 诗歌鉴赏
- 这首《题何宗远铁崖别号》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诗人对于友情、信念和隐逸生活的热爱与赞美。它不仅是对个人品质的赞誉,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探讨,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 历史影响
- 此诗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展示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深度,还为后人提供了对友情、信念和隐逸生活的思考,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 现代价值
- 尽管时代变迁,这首诗的价值依然不减。它提醒我们在当今社会要坚守信念、追求真理,同时也要珍惜与朋友之间的友情和共度时光的机会。此诗所传达的精神财富,对于现代人仍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