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东溟一老翁,扶胥歌罢水连空。
世间不管乘除□,月落潮生收钓筒。
【注释】
九:这里指代九十。
东溟:东方的大海。
扶胥:地名,今广东徐闻县。
□:疑作“数(算)”。
钓筒:即鱼竿。
【赏析】
这是一首纪实诗。诗人自叹年老无用,在海边钓鱼为生。诗中以九十岁高龄的渔翁形象,抒发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认识。
首句“九十东溟一老翁”,点出了诗人自己年迈多病、无所作为的境况,并以此开篇,奠定了全诗悲慨沉郁的感情基调。
次句“扶胥歌罢水连空”,写诗人在海边唱完《扶胥谣》之后,看着波涛汹涌的大海,心中不禁涌起无限感慨。扶胥,即扶胥岛。这首诗是诗人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游扶胥岛时所作。据《舆地志》记载,扶胥山在今广东徐闻县西南海滨,相传为越王勾践曾在此筑台练兵之地。因此,“扶胥”也就成了“东南巨海之滨”的代名词。而扶胥山上的扶胥台,则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著名的古迹之一。诗人登上这座古迹,目睹着滔滔不绝的大海,耳听着海浪声的阵阵轰鸣,不禁想起自己一生漂泊不定、无所归宿的身世,于是情不自禁地唱起了这首《扶胥谣》。
三句“世间不管乘除□,月落潮生收钓筒”,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感喟和无奈心情。诗人在海边唱完《扶胥谣》之后,便放下钓竿,坐在沙滩上休息起来。他仰望着满天的星斗,低头沉思着自己的一生。这时,他忽然发现,无论是在什么情况下,无论有多少艰难险阻,自己都不能改变这世上的一切。于是,他感叹地说:“人间的事,哪管得清呢?月亮落下了,潮水涨起来了,我收起我的渔竿回家去吧。”
这首诗通过诗人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深刻地揭示了人生的虚无和荒诞,以及人们对于生死、得失、是非等问题的困惑和无奈。同时,诗人还借景抒情,将个人的情感与大自然的景象融汇在一起,使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