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天雪霏霏,遍地生寒威。
一方寒可逃,漫天将安违。
仆夫寒吁天,天若不闻知。
天普而无为,羲和愆其期。
三旬竟不返,阳道亦孔微。
将匪羲和愆,云雨有常师。
彼哉胡不仁,亦已焉乎而。

{漫天雪霏霏,遍地生寒威。}

“漫天”通常指覆盖天空的大雪,此处形容雪花纷纷扬扬,漫天飞舞。“雪霏霏”描绘了雪花细小而密集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冷清、宁静的氛围。“遍地生寒威”则进一步强调了雪地所带来的寒冷和威严之感,表达了诗人对这场景的深切感受。

译文:
天空中飘洒着鹅毛般的大雪,雪花纷纷扬扬地落下,将整个世界都覆盖在一片白茫茫之中,带来了刺骨的寒冷。

赏析:
这首诗以大雪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寒冷而庄严的自然景象。开头两句“漫天雪霏霏,遍地生寒威。”通过“漫天”和“遍地”两个词的重复运用,突出了大雪覆盖的广泛性和深刻性。紧接着,“一方寒可逃,漫天将安违。”表达了在这样的环境中,即使是微小的地方也能感受到强烈的寒冷,从而产生了逃离的愿望。最后两句“天普而无为,羲和愆其期。”则是对天气现象的感叹,暗示了自然规律的不可改变和时间的无情流逝。

第二句:“一方寒可逃,漫天将安违。”
注释:“一方”指的是某一小范围或地点,“寒可逃”意味着在这个小范围内可以躲避寒冷,但“漫天将安违”则表达了在大范围的大雪面前,想要逃避是徒劳的。
赏析:
此句通过对比“一方”与“漫天”的情境,揭示了即使是在局部地区,人们也难以完全摆脱严寒的影响。同时,它也反映了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在这种环境下人们的行为和选择。

第三句:“仆夫寒吁天,天若不闻知。”
注释:“仆夫”指的是仆人或劳动者,“寒吁天”形容他们因寒冷而呼号求救。“天若不闻知”则表达了他们对统治者或自然的不满和无奈。
赏析:
这句话通过描绘仆人的呼号和统治者的冷漠态度,传达出一种社会不公和人性缺失的主题。它揭示了人们在面对自然灾害时所面临的困境,以及他们在寻求帮助时的无力感。

第四句:“天普而无为,羲和愆其期。”
注释:“天普”指的是天空,“无为”表示无所作为,“羲和”通常指太阳神,“愆其期”意味着太阳的运行偏离了正常的时间。
赏析:
这句话反映了自然现象与人类活动的冲突。太阳的运行本应遵循一定的规律,但由于某些原因,它的运行受到了干扰,导致季节的变化不如预期。这反映了自然界的复杂性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第五句:“三旬竟不返,阳道亦孔微。”
注释:“三旬”指的是三十天,“阳道”指的是阳气的消退,“孔微”意味着非常微弱。
赏析:
这句话描述了长时间的寒冷天气对农作物和人体健康的影响。长时间的低温使得农作物无法生长,人们也因为寒冷而感到身体不适。这体现了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深远影响。

第六句:“将匪羲和愆,云雨有常师。”
注释:“将匪”表示如果不是,“羲和”也是太阳神的名字,“愆”是犯错的意思,“云雨有常师”意味着云和雨有它们的规律和导师。
赏析:
这句话指出,尽管天气异常寒冷且多变,但云和雨的运行却有规律可循。它们按照自己的节奏进行,不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这反映了自然规律的不可抗拒和人类的无力改变。

第七句:“彼哉胡不仁,亦已焉乎而。”
注释:“彼哉”表示那家伙或者那个人,“胡不仁”是责备对方缺乏仁义之心,“焉乎而”表示就这样而已。
赏析:
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于那些不仁之人的不满和谴责。他们认为这些人缺乏同情心和仁义之心,只是简单地应对恶劣的环境条件。这表达了诗人对于道德和社会责任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