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胪出尚方,飘飘下五云。
踟蹰即长路,瞻恋犹枫宸。
朱光发大夏,长养同维新。
阳刚尚微郁,阴姤讵能沦。
两都景不殊,欣戚齐疏亲。
斗杓解斟酌,羲和无停轮。
谁能回元气,祈此万年春。
【注释】
(1)“鸿胪”:官名,古代掌管礼仪的官。
(2)“出尚方”:尚方,古代制造器物的地方,这里指制造乐器的场所,所以用尚方代称制作乐器。
(3)“飘飘”:形容飞翔的样子。
(4)“下五云”:《诗经·小雅·甫田》:“驾彼四骆,载驰载驱。我马唯骐,四牡骄雌。八鸾鸧鸧,鱼鱼尾尾。尔乘箈(jiàn),维车既龙。”
(5)“踟蹰”:徘徊不前的样子。
(6)“瞻恋”:怀念。
(7)“枫宸”:指皇帝的车驾。
(8)“朱光”“大夏”:《尚书·洪范》:“赤龙降处,以朱为色。”《礼记·月令》:“孟春之月,日长至,天子乃命乐官习舞,有采羽翟羽,以祀上帝。”
(9)“维新”:维护新法。
(10)“阳刚”:指阳气,与阴气相对。《易经》:“乾为天,为阳。坤为地,为阴。”“阳刚”指阳气。此处泛指正气。
(11)“微郁”:微弱的抑郁。
(12)“岂能沦”:“岂”表示反问,意为“怎么能”。
(13)“两都”:指南北两个京都。
(14)“景”:景象。
(15)“欣戚齐疏亲”:指心情愉快和忧愁悲伤都像疏远的亲人一样。
(16)“斗杓解斟酌”:《诗·周南·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陟岵瞻望,悠悠我心。”朱熹注引王先谦曰:“此盖谓斗杓已转,时在巳也。”
(17)“羲和”:传说中太阳驾车的神。《淮南子》:“尧治天下二十馀年,而老为一叟,将入于宫室,舜拜稽首迎之,曰:‘父者,教道也;子者,役使也。今夫子老,敢不承教?’”《山海经》:“羲和者,帝俊之妻,浴于甘渊,首人面……”“羲”是神名,“和”是帝俊的妻子。
(18)“祈此万年春”:《书·洪范》:“惟天迪高,惟帝时宪。”孔安国传:“‘惟天迪高,则其气高;惟帝时宪,则其政平也。’言天之高远广大,则其气亦高远广大。天高广大,故其政平矣。此言天之高广大,则其政治亦必宽大。”
【赏析】
这首诗描写南京大鸿胪刘克柔辞别故国,到京城任职的情景。诗人以清新自然的语言,写景寄情抒怀,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第一句,诗人描绘了大鸿胪的形象。鸿胪,古官名,掌宗庙礼仪、朝聘诸侯之事。这里指南京大鸿胪。诗人以“出尚方,飘飘下五云”两句来描写大鸿胪的风采。尚方,即制造器物的官署。这里借指制作乐器的机构。飘飘,形容飞腾的样子。五云,指天上五彩祥云。
第二句,诗人用“踟蹰”一词来表达对朋友的留恋之情。长路漫漫,令人踌躇不前。瞻恋犹枫宸,思念之情如同秋日里的枫叶那样浓烈。
第三句,诗人以“朱光发大夏,长养同维新”两句来描绘大夏的景象。朱光,即朱红色的阳光。大夏,指大夏国,这里泛指朝廷或国家。长养同维新,指国家得到培养,并得以革新。诗人通过描绘朱光映照在大夏的场景,表达了对国家兴旺发达的美好祝愿。
第四句,诗人用“阳刚尚微郁,阴姤讵能沦”两句来表达自己的忧思。阳刚,指阳气,与阴气相对。微郁,指微弱的抑郁。阴姤,即阴气,指邪气。讵能沦,岂能被邪恶所侵蚀。
第五句,诗人再次以“两都景不殊,欣戚齐疏亲”两句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两都,指南北两个京都。景不殊,指两地的景色没有差别。欣戚齐疏亲,意思是喜悦和忧愁都像疏远的亲人一样。诗人通过描绘两地景色相同,使得喜悦、忧愁都能相融,表达了对友人的关心和牵挂。
第六句,诗人以“斗杓解斟酌,羲和无停轮”两句来描写天空的变化。斗杓解斟酌,指北斗星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羲和无停轮,指太阳的位置也随之改变。诗人通过描绘天空的变化,表达了时间流逝和人生无常的主题。
诗人以“谁能回元气,祈此万年春”两句来表达对未来的美好祝愿。谁能回元气,意指谁能挽回天地间的生气。祈此万年春,祈愿这个美好的春天永远延续下去。诗人以祈求天地之间的生气为主题,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期盼。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