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州吾旧契,于子为姻㜕。
况尔朴茂资,古道期跻攀。
兹将牧如皋,令我心惕然。
已闻江南北,饿殍盈郊阡。
静坤为屡震,乾玑失常旋。
狐死兔且悲,骨肉相啖残。
死者未掩骼,生者留孤孱。
古人尚平格,三极谁复论。
调燮自一邑,以为诸牧先。

【注释】澧州:州治在今湖南澧县。于:姓。子:指梁以顺的儿子,即梁以顺本人。姻㜕:指梁以顺与作者为姻眷。朴茂资:质朴、厚重的资质。古道期跻攀:古人重厚德,期其上进,故言登高攀援。兹:此,指梁以顺任如皋郡太守一事。牧:郡太守。惕然:惊惧不安的样子。已闻江南北:听说江南和北方都饿死了很多人。穷饿而死的。静坤(kūn坤):指地震。震:地震。屡震:多次地震。乾玑(jī机)失常旋:天运转不正常,星象混乱。狐死兔且悲:狐狸死了兔子也难过。比喻人民生活困苦。骨肉相啖残:骨肉之间互相残食。死者未掩骼(gé葛):死去的尸骨还没有掩埋起来。生者留孤孱(cān馋):活着的人留下孤儿寡妇。茕(qióng穷)独。三极:古代称天地日月为三极。谁复论:谁还能谈论?平格:平正的品行。平格之民:平素有德行的百姓。调燮(xiè卸):调和阴阳,治理事务。一邑:一郡之地。先:表率,楷模,引伸为领导者或领头人。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朋友梁以顺(字子美)去任如皋郡太守的赠诗,劝勉他勤政爱民,不要因自己到任而令百姓惊惧不安。

首联“澧州吾旧契,于子为姻㜕”,说澧州是我过去的故乡,你是我的亲戚。这两句说明两人的亲密关系,并表明送别之意。

颔联“况尔朴茂资,古道期跻攀”。说你的资质质朴厚重,希望你能够遵循古人的高尚品质,不断进取。这句表达了对友人的期望与祝愿,希望他在新的岗位上有所作为。

颈联“兹将牧如皋,令我心惕然”,说我即将赴如皋任职,让我心中感到不安。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现状。

尾联“已闻江南北,饿殍盈郊阡”,说已经听说江南和北方都饿死了很多人。这句反映了当时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现实。

五、六句“静坤为屡震,乾玑失常旋”,说大地因为地震而变得不稳定,星星也失去了正常的光芒。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担忧,同时也反映了战争对国家造成的破坏。

七、八句“狐死兔且悲,骨肉相啖残”,说狐狸死后兔子也会感到悲伤,骨肉之间互相残食。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同情和关心,同时也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与灾难。

九、十句“死者未掩骼(gé葛),生者留孤孱(cān馋),”说死去的尸骨还没有掩埋起来,活着的人留下孤儿寡妇。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生活的关注和同情,同时也反映了战争带来的苦难与悲剧。

十、十一句“古人尚平格,三极谁复论。”说古代崇尚道德修养,人们追求的是品德高尚的统治者。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政治清明的理想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气与现状。

尾联“调燮自一邑,以为诸牧先。”说我将在如皋郡做一番工作,成为其他州郡的楷模。这是对友人的期望与鼓励,也是对自己职责的担当与承诺。

整首诗情感真挚深沉,语言简练流畅,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之情,又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状况。同时,诗中融入了一些历史典故和民间故事,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有趣,易于理解与接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