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流及汶上,问是古中都。
宣尼有流化,男女别行途。
有堂表思圣,遗准存圣模。
治者平偏党,学以平卑高。
扩之遂相鲁,东周其庶乎。
水也未升堂,入室安可图。
寄语都人士,希圣无自诬。
汶上县作
沿流及汶上,问是古中都。
宣尼有流化,男女别行途。
有堂表思圣,遗准存圣模。
治者平偏党,学以平卑高。
扩之遂相鲁,东周其庶乎。
水也未升堂,入室安可图。
寄语都人士,希圣无自诬。
【注释】:
①汶上县:今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位于兖州府西南境。
②中都:即周公旦所封的国都,在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一带。
③宣尼:指孔子,因孔子曾为司寇,故称司寇为“宣尼”。
④遗训(yí) :指古代圣人留下的训导。
⑤平:使……均等;平抑。
⑥卑高:指地位高低、贫富不同。
⑦鲁:春秋时周王朝同姓诸国之一,后为诸侯国。
⑧东周:指东周列国。周朝衰微,分为东西二部,称东西两周。
⑨庶乎:希望。
【赏析】:
此诗是诗人对汶上这个地方的赞美之情的抒发。首句写诗人来到汶上后,沿着汶水的流向一直走到汶上县,询问这里是否是古人所说的古中都。接着,诗人又进一步询问这里的圣人宣尼是否有像水流那样能够不断教化民众的能力,以及男女是否都能平等地行走在道路上。然后,诗人又提到这里有许多供奉圣祖孔子的庙堂和祠堂,这些都是圣人的遗训,是圣人的模范。
诗人又谈到这里的治理者能够做到公平地对待所有的人,而不仅仅是那些地位较高或较低的人。他们还能够将这种公平的精神推广到整个国家,使整个社会都能够达到一种平衡和谐的状态。
诗人又写到,这里的发展情况非常良好,已经可以与东周列国并驾齐驱了。但是,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满足,因为他认为,这只是表面的繁荣,真正的发展还需要更加深入和持久的努力,就像水一样,虽然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但还没有真正到达山顶。
诗人又发出感叹,告诉这里的人们都要以圣人为榜样,不要自欺欺人,要追求更高的道德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