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宇宙内,斯人独长勤。
谁立万古心,所赖大圣人。
六籍开知见,耳目长得新。
元气岂岳降,此地传绂麟。
佳气远弥蔼,况乃亲炙存。
杏坛沛时雨,高弟集如云。
当时侍讲席,所志皆求仁。
仁也人心耳,五十何无闻。
稽首奠心曲,诱衷希圣神。

【译文】:

在宇宙中,我独勤勉不倦。谁建立万古之心?依靠大圣人。六经开启智慧见识,耳目得到新知。元气岂从山岳下降?此处传布着圣灵麒麟。佳气远弥蔼,何况亲炙存身。杏坛洒下如时雨,高弟集云如云集。当时侍讲席,所志皆求仁。仁是人心耳,五十何无闻?稽首祭心曲,诱衷希圣神。

【赏析】:
《谒阙里庙庭》是一首咏叹孔子和儒学的诗,作者通过赞美孔子的功绩来颂扬他的学说。
开头两句“悠悠宇宙内,斯人独长勤”,诗人开篇即点题,以宇宙之大,独有此人长勤,表明了对孔子的崇敬与钦佩。“谁立万古心”一句,诗人用设问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疑惑之情,他不知道是谁建立了万古之心,而只有孔子能够做到。“所赖大圣人”一句,诗人再次表达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只有大圣人才能够建立万古之心。
“六籍开知见,耳目得新知”两句,诗人进一步阐述了孔子对于学问的热爱和执着。他认为六经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通过学习六经,人们的耳目能够得到新的知识,从而开阔视野。
“元气岂岳降,此地传绂麟”两句,诗人将孔子比作泰山,认为他的学说就像泰山一样崇高伟大。同时,他也把孔子比作麒麟,认为他的学说就像麒麟一样珍贵稀有。
“佳气远弥蔼”一句,诗人描绘了孔子周围环绕着浓厚的吉祥之气的场景,这种气息使得孔子的形象更加生动、鲜明。
“况乃亲炙存身”一句,诗人进一步表达了自己对孔子的敬佩之情。他认为孔子亲自传授给他的教诲是他终身受益的根本,他将继续努力践行这些教诲。
“杏坛沛时雨”一句,诗人用比喻的手法,将孔子比喻为一场及时雨,滋润了人们的心灵。同时,他也用“高弟集如云集”来表达他对弟子们的赞赏之情。他认为他们的才华出众,如同云集般汇聚一堂,共同追求学问。
“当时侍讲席”一句,诗人回顾自己在孔子身边学习的日子,那时他们一起讨论学问、探讨道理。他表达了对这段时光的怀念之情。
“所志皆求仁”一句,诗人回顾了自己当初的学习目的,那就是追求仁义之道。他认为仁义是为人处世的根本原则,也是他一生的追求。
“仁也人心耳”一句,诗人以问答的方式强调了自己对仁义的理解。他认为仁是人心所共有的,无论何时何地都应当追求仁义之道。
“五十何无闻”一句,诗人感慨自己到了五十岁还没有听到过关于仁义的道理,表达了对儒家学说的失望之情。
“稽首奠心曲”一句,诗人表示愿意将自己的心意奉献给孔子,以此来表达对他的敬仰之情。
“诱衷希圣神”一句,诗人以祈愿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孔子的敬意。他希望自己能够追随孔子的脚步,成为一位圣明的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