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何寥邈,造化苦长勤。
绵绵初生条,倏忽摧为薪。
采薪须采枝,采薪休采根。
枝伤可复生,根蹶难为春。
牛山既濯矣,乃尚寻斧斤。
斧斤亦易缺,生理亦易灭。
畴若予草木,帝咨益重烈。
往谐周虞衡,咸若夏鱼鳖。
尽物斯尽人,性分在调燮。
【注释】
1.宇宙何寥邈(mào):形容天地广漠,高远广大。寥邈:空旷。
2.造化苦长勤:大自然辛勤不息地劳作。
3.绵绵初生条:指植物的枝条。
4.根:树的根。
5.牛山濯(zhuó):牛山在今河北邢台县东南。濯:洗。
6.周虞衡(hénɡ):周代掌管山林的官员。
7.咸若夏鱼鳖(biē):像夏天的鱼和鳖一样,被宰杀。
8.尽物斯尽人:指万物都到尽头,人也到了头。
9.性分:天赋本性。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赠给友人何道亨的一首哲理诗。诗的前四句写自然现象,后八句议论人生道理。诗人借物咏怀,以自然界的生生不穷、循环不已来比喻人生的生生不穷、无穷无尽。
开头二句“宇宙何寥邈,造化苦长勤”,描写了浩瀚宇宙的广袤无际,以及大自然辛勤不息的劳作。这里的“长勤”指的是自然的不断努力和奋斗,也暗含着人的不断追求和努力。
中间六句通过描绘树木的生长过程,进一步说明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采薪须采枝”意味着在采集木材时,需要选择树枝而不是根部,因为根部一旦损伤就无法恢复,而树枝虽然也会枯萎,但可以再生;“采薪休采根”则是指不要为了一时的利益而去损害根本,否则会得不偿失,因为根本受损后无法恢复,也无法再生长。
最后两句“牛山既濯矣,乃尚寻斧斤”,则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和升华。在这里,诗人借用牛山被洗涤后的景象,比喻那些还在苦苦追寻名利的人,就像那被洗刷后的牛山一样,已经失去了生机和活力。而那些能够放下名利的人,则如同那重新焕发生机的牛山,拥有无限的可能和希望。
整首诗以自然现象为引子,通过比喻和象征,表达了人生短暂、生命无常的道理。同时,它也告诫人们要珍惜时光,不要过分追求名利,而是要注重内心的修养和提升。这种深刻的人生哲理,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